书籍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的封面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金观涛

出版时间

2015-06-30

ISBN

978751187621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两位作者自《观念史研究》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书根据二位作者主讲的中国思想史讲座讲义整理修改而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前六讲的内容,由先秦诸子到清代思想,下卷包括从晚清到当今中国思想大脉络的展开,上下两卷试图展现出一张从春秋战国到当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体图画。本书为上卷。

书中,作者以其独有的大历史观,把思想史的演化与社会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并着重讲解了思想与社会的生动互动,给人一种思想触手可及、历史通透可察的感觉。该书是当代关于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厚重专著,适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适于关心人类文明和中国往何处去的读者认真阅读。

目录
目录
第一讲先秦诸子及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导言:中国文化的精神
1.1道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
道德是什么?何为正当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先进去(同情地理解),再出来(价值中立的反思),理解思想变化的内在逻辑,解释其和社会的互动过程。
听的音频。说实话,讲古代思想史部分硬伤太多太多。很不合适对思想史没任何基础的人去读,免得中了金先生的毒。下卷应该是对应中国近代史,这部分倒讲的不错,有不少金先生的洞见。他的野心太大
文科生就不要读金观涛的书了。一般来说,学历越高的文科生越读不懂他的书。不是吓唬大家,而是的确有几个朋友都反映过看不懂的情况。某博士读了十遍都读不懂。这也是蛮悲催的。理科生一般没有读过哲学或者思想史的书,倒是很容易进入。
不适合无基础之人读,极易误入歧途。金刘二位雄心勃勃,理论野心很大,想要把纷繁复杂的思想演进和社会变化统一起来,夸张而不现实。虽然框架感强,读起来爽,但在内容上,很多地方都有削足适履之嫌。宋明理学一节写得最差,前面借助了劳思光还好点,宋明理学自己操刀就有些捉襟见肘,以其功力根本无法驾驭宋明理学,而且对牟宗三这一“野路子”关注太多,有失偏颇。举一例,金先生觉得朱子为了自己的理论强行把“自无极而太极”改成“无极而太极”,可是学界主流还是倾向于认为朱子只是把错讹改对了。但金先生为了自己理论偏信一家之言就有点其心可诛了。
1. 先秦诸子形成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以此世而非彼世为终极价值追求;依靠自身的力量而非外部力量来追求。(前述四个要素的两两组合,分别形成希伯来宗教、古希腊、印度宗教以及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四种轴心文明。这种分析方式令人拍案)。2. 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天人感应思想,确定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自此中国文化便是以儒学为最终根据的文化。3.魏晋时期,因汉儒的天人感应思想流于迷信,天下屡遭灾害,道德追求变成不可欲,兴起玄学。以老庄经典的注释作为当时士人的精神追求。此即道德价值的逆反(维持着向善的意志的道德追求这个后设层面,只不过所谓善须从老庄经典中去寻找)。对庄子经典的注释,形成以自然为善的学术取向,发展出常识理性。(写不下了,见书评)
听了金老师在17—18年的讲座,特地来看这本书,讲得更加细致了。很精彩。 以下记些杂感。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生命)了,儒家还有意义吗?
按需,只看了第一讲和第二讲。细部有点糙。
.
B站听的课,路数跟前人的不一样,用大数据去分析各时代的文本,找到关键词出现和演变的过程。不同时代的观念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很解馋,但也容易生疑,“这真的可行吗?”
何以新之,开物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