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实践与理论的封面

实践与理论

黄宗智

出版时间

2015-09-01

ISBN

9787511878229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黄宗智先生谈论“方法论”的集子,主要包括了农村经济史研究方法、法律史研究方法、关怀现实的学术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是黄宗智先生研究方法论文的总集成。

理论是清晰的、抽象的和符合逻辑的,其目标是跨时空和普适的,而实践则常是模糊的、具体的和不符合逻辑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空中的特殊行为。两者之间可能是相符的,但也可能是背离和互动的,或充满张力和矛盾的。虽然如此,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抽象概念/理论和具体经验/实践明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集中研究的不是两者之间的任何单一方面,而是两者之间的如何连接问题。

黄宗智

1940年生。著名历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学者萧公权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近代中国》)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创刊编辑(2003年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的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

目录
导论
第一编悖论实际与理论概括: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
第1章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的悖论现象
第二编表达话语与实践:法律史研究
第2章介于民间调解与官方审判之间:清代纠纷处理中的第三领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个人认为这是阅读黄宗智前的必读书,作者用坦诚而清晰地文字讲述了他研究的缘起、对象、方法和关怀,可以算作是黄学术著作的导读。贯穿黄个人与学术人生的关键词,是悖论,即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他从思想史转做社会经济史,从华北、长江小农进入法律史、农民工研究,都反映了这种思想的冲突和挣扎,以及自我探求。只有在了解了黄的心路历程后,才能真正读懂他的学术著作,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只读完了导论、第一章和后记二,看的时候的确很多收获,下次再来吧。
国内史学界与其意气用事痛骂万历十五年,西方中心主义。倒不如多多求教于黄宗智为祖师爷,别人是怎么回应的,用什么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总序与导言句句我都要标记,做笔记。
重读前五章
非常好看,尽管第三编收录的文章难免会与第一、二两编略显重复。后记二太棒了,有思想有温度。“矛盾,包括深层的情感矛盾,可以成为建设性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动力。”
因近期读传习录,看完此书导言我的一点小心思:黄佬大可不必首先援引康德的实践理性理论以补充布尔迪厄,儒家和阳明心学应该就非常合适。
黄老师学术生涯的作品集,横跨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对于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宏观指导意义。
评分虚高,序写得又臭又长,废话连篇,对韦伯的批评简直可笑,“二元对立”成了黄的法宝。合理化本身就是韦伯所要求的实践法则,黄却认为韦伯是把多元事实整合为单一的理论,简直不知所谓。对文革的理解还是迂腐僵化的那一套,这种传统如果上溯可以到孔飞力《叫魂》那个时期,然后到延安整风,再联系苏联的变局,再引入主体通过社会/国家层面的运动从而给自己的主体性赋权,如同酒神节狂欢民众发狂一般,通过去主体化达到一种更大的主体化,黄还是用那些大而无当的空泛套话沾沾自喜,简直螺蛳壳里做道场,徒增一笑。
直白易懂,主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验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