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的封面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

[新西兰]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

出版时间

2016-07-10

ISBN

9787512208513

评分

★★★★★
书籍介绍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是巴钦教授摄影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本书收集了大量与摄影早期实践及其环境有关的材料,通过典型的福柯式的分析,提出了“摄影术的出现并非由技术主导,而是来源于对再现瞬间的渴望”这一核心观点。作者的旁征博引与阐幽发微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对摄影史论的研究深具启发意义。

全书由摄影理论翻译家毛卫东翻译,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对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另作了详细批注。本书也因此在保持学术权威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亦可作为摄影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乔弗里•巴钦是当代享誉世界的摄影理论家、著名摄影史学家。目前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专门从事摄影史教学工作。他的著作包括:《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1999年,中文版即本书)、《勿忘我:摄影与缅怀》(2004年)、《威廉• 亨利• 福克斯• 塔尔博特》 (2008年)、《〈鞋子〉的意义何在:凡•高与艺术史》(2009年)、《停滞的时间:生命、摄影与死亡》(2010年)以及《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中文版于2015年出版)。巴钦还主编了《零度摄影:反思罗兰•巴特的〈明室〉》(2009年),并合编《拍摄暴行:危机关头的摄影》(2012年)。2016 年4月,他策划的展览《流光溢彩:无相机摄影艺术》在新西兰戈维特—布儒斯特艺廊举办。同名书籍将由普利斯特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目录
出版说明 / 1
序 / 3
第一章 身份 / 9
第二章 概念的产生 / 37
第三章 渴望 / 8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论述部分真的半句话不离福柯…一段话不离德里达,看得我头疼。谱系学方法研究挖出的很多摄影概念诞生路上的故事倒挺有意思,与之前看霍克尼的《图画史》部分照应,但论就书本身的有趣程度远远不及。
很有启发的摄影史前史,前半部分旁征博引讲摄影概念的诞生太有意思了hhh
Too Foucauldian and Derridean, but much better than Tagg. Batchen的“破”挺有力道,“立”的策略则略显讨巧,即:将摄影史(或用Batchen自己的话说,“摄影书写学”)的关注点从“摄影技术的起源”转移为“渴望摄影诞生的话语”。渴望摄影诞生的话语恰好在知识型突变的节点上接连涌现出来,这一点绝非偶然。在这场动荡不安的剧变中,摄影的“原–概念”(proto-)在文化与自然、短暂与永恒、空间与时间、主体与客体的两极间反复横跳,成了一个本雅明式的“辩证”理念。photo-graphy:photo(光)–graphy(写)。“光”与“写”的牢固结合(塔尔博特:“自然的铅笔”),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中间的“–”默默地说明了一切。
大量引用大量史实,最后发现摄影的概念根本不单纯,只好搬出福柯来收尾。最后结论是摄影是一种观看方式,观看目的赋予摄影意义。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福柯德里达balabala..... 不过这样的方式探讨摄影起源也是第一次接触 之后在慢慢深入研究!
比心
借由对形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摄影批评的批判,batchen回溯了"摄影渴望"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诞生,并由其中诸多含混矛盾的话语叙述,质疑了形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试图标示的"摄影起源",进而揭示了两大看似对立的理论阵营,实际上共享了相同的认知结构——理性主义体系及结构主义逻辑。最后从福柯、德里达等人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摄影身份的问题。在作者看来,摄影就是精心策划了这些不同概念——自然、知识、再现、时间、空间、观看主体和观看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渴望,这一渴望联系着摄影身份的过去、现在和(充满危机的)未来。
巴钦(Batchen)用考古学、谱系学(福柯)和延异(德里达)的方法,解构了摄影的起源与同一性,并以摄影的欲望与话语的建构作为摄影的“源头”,试图拉出一条描述性的摄影(观念)史。不同意书中对后现代主义摄影观只是站在文化/社会一边,并复苏了逻各斯、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论述。另外,翻译不够好。
真的搞不懂为何要引进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