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关于展览的展览的封面

关于展览的展览

巫鸿

出版时间

2016-07-01

ISBN

97875122086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全书以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为时段,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展览”问题,介绍了这一时段的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展览的目的、组织以及面对的挑战。这些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吸引了许多实验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独立策展人的注意,促使他们投入到互相关联的活动和讨论中去。许多具有鲜明原创性的展览被构想和组织,许多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品也是为了特定的展览创意和制作的。在所有这些方面,关于展览的问题不只关系到展览本身,而是与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功能、意义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代艺术于21世纪初获得“正常化”以前,这些活动在90年代下半叶构成了一个“展览的瞬间”,其强度和凝聚力在世界艺术史中也不多见。

将近20年后的今天,当代艺术的展览已经成为中国美术中母庸置疑的一个重要部分,数以千计的当代美术馆、画廊和其他展示场所日新月异地向国内外观众推出新的展览。但是实验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磋商仍然决定着当代艺术的的身份和社会意义。90年代的历史经验对于思考这些问题仍具有实际意义,这些经验也是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中需要被重视的一个方面。

巫鸿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是许多国际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参议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和余德耀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他撰写的有关当代艺术的著作包括:《作品与现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2005)、《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中国当代艺术:基本文献》(Contemporary Chinese Art:Primary Documents,2010)和《中国当代艺术:一个历史叙事》(Contemporary Chinese Art:A History,2014)等。

目录
目录
001 丛书总序
002 中文版序
004 英文版谢词
009 导言:90年代的实验性展览Introduction: Experimental Exhibitions in the 1990s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撕逼
像小孩子打水仗,内容太少,排版有点乱。“1998年11月21日。北京下了一场最大的雪。”
难以企及了。包括16年巫鸿老师的OCAT课程。
本书的核心围绕原定1998年1月21日至24日在紫禁城太庙大殿举办的“是我/It's Me”展览,记录了一个实验性艺术展览是如何策划、集资、以及最后夭折的个案研究。当读到观众在来到展览场地时被临时通知展览“因故改期”后,栗宪庭的夫人廖雯开始扔雪球并引起一场雪仗的狂欢,真是太美了。总之,全被记录下来了--还有暴力。巫鸿随后整理的1996年末至2000年中这段时间举行的11个展览的档案历史,多半也是夭折、半公开的,其中全国各地的“野生 1997年惊蛰 始”(张洹的《为鱼塘增高水位》),在姚家园村的“生存痕迹:98'中古欧当代艺术内部观摩站”、地下室里的“后感性:异形与妄想”和“对伤害的迷恋:看房工作室第二次展览”(后两者用到了人的尸体和动物)实在太有意思了。由衷感谢郭世锐先生的努力 Chris
是我和取缔展览很有意思,后面的基本都是记录性材料,有些无聊🥱
精彩的研究从提出一个好问题开始。从“如何公开地展示实验艺术”这个问题出发,作者以历史的视野、具体的个案以及样本的呈现,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实验艺术在90年代中国的非法化面貌。 展览的取缔固然揭示了实验艺术的艰难处境,但正如作者所观察的,这种风险性同时赋予了艺术家和策展人以江湖游侠般的边缘地位和先锋性质。令人好奇的是,在展览越来越难以事件化的当下,实验艺术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显形的呢? 令人最受启发的还是巫鸿先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方式:不空谈理论,不胡诌政治,从田野中来,到个案中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为什么早几年刚想要当阴暗文艺b的初高中的我没有怎么去看这些ocat的展覽
悄悄与世界对话,悄悄诉说我们的感受。
"全书以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为时段,聚焦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展览”问题,介绍了这一时段的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展览的目的、组织以及面对的挑战。这些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吸引了许多实验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独立策展人的注意,促使他们投入到互相关联的活动和讨论中去。许多具有鲜明原创性的展览被构想和组织,许多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品也是为了特定的展览创意和制作的。在所有这些方面,关于展览的问题不只关系到展览本身,而是与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功能、意义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