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聚焦:摄影在中国的封面

聚焦:摄影在中国

巫鸿

出版时间

2017-08-01

ISBN

9787512210387

评分

★★★★★
书籍介绍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年诞生,随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最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文革”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本德杰出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众多重要展览,包括《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关于展览的展览》(2000、2016)、《中国当代摄影40年》(2017)。 代表著作有《武梁祠》《礼仪中的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废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与展场》《荣荣的东村》等。
目录
聚焦:摄影在中国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
一 创造“中国式”肖像风格:以弥尔顿·米勒为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今年最后一本书了,是文章的合集,有点看不够。已经很多有意思的点:老照片与photo essay、民族身份、肖像摄影、中国城市风景与纪实。(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新的一年自己也能多思考多看!
摄影目光的中国近、现、当代史管窥
巫鸿老师关于摄影史的最新文集,十篇文章,将作为摄影的历史与作为历史的摄影娓娓道来,无论是谈及摄影作者还是摄影作品,巫鸿老师都将其生平经历(或作品创作由来)跟作品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分析得透彻、到位,加之流畅诗意的文笔和制作精美的配图,让这本新书兼具可读性与收藏价值。
前面几篇还不错。田野调查式的当代摄影没什么意思,缪晓春不错。
前面两篇的考证很有史家风范,最后几篇摄影家小传呈现当代艺术风向。仍然是巫鸿风格的很扎实的文章,这本作为专栏式文章结集,相对其他作品阅读难度要浅易一些。
老照片的社会史比较有意思。前期一直在挣脱摄影是机械复制的桎梏,到了当代艺术,图像和行为成了震惊本身,文字变得无味。
结合历史学的研究范式对于摄影及作品进行解读。有长时段追溯也有个案分析,有古往亦有今来,读起来不是非常流畅,但是总能忽然遇到值得思考的点。对于喜欢摄影的历史学子而言,在思之行之两方面都有了新的影响。可读之书。
买的时候其实没有预期内容是这样的,但是读到第二部分整个就开始冲击起来了。尤其是仙山、莫毅两篇我觉得剖析得最好,但还可以说的更多。第三部分整体我也很喜欢,荣荣那篇格外好。
为了回答朱老师问的“闭目如在眼前”又速速翻了一遍
世界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