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西潮·新潮的封面

西潮·新潮

蒋梦麟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1332303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新增马勇五万字导读,陈平原、雷颐联袂推荐。内含多幅珍贵图片,精装典藏版。首度公开哥伦比亚大学刊载《蒋梦麟传记》(英文版)。附录史上最全年表,集合著述与生平、具体到每日所为,人生脉络清晰可见。

他是北大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自嘲为“北大功狗”。他是现代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部长,推动教育现代化。他主持台湾农复会,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本书是回忆录与近代史合一的经典著作,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本书由作者的两部著作《西潮》《新潮》组成,兼含附录年表等。《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新潮》则讲述中国 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蒋梦麟,原名梦熊,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zui长的一位。1964年病逝于台北。

目录
西 潮
序 言………………………………………………………………………3英文版序……………………………………………………………………5丹麦文译者序………………………………………………………………8
前言 边城昆明……………………………………………………………9
第一部 清朝末年……………………………………………………… 11
第一章 西风东渐………………………………………………… 1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此版目录排列不佳,一翻开就是马勇长达70多页的导读,然后才是目录页,这不科学。又,新潮和外篇之间无空行。且未收录岳麓版的6篇评价和推荐文章(九州版收了3篇)。。。
新潮是对西潮的补遗,也是蒋梦麟台湾时期致力于乡村治理的记述。这一本超长的序言和后附的年表,终究是让我对这位“北大功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集合作者大致成于大陆易帜前后的两部自传及部分相关资料,亦大致分别记述前后人生。《西潮》除作者早年身世外,尤其重视民元以后参与诸多教育事业,旨在以留洋所学改良中国教育,启发民智,增益社会。故名。《新潮》着重参与“农村复兴”相关事务,并收国府迁台之后怀人文章数篇。作者兼有扎实旧学根柢与多年留洋学习经历,一生往来学、政两界。其一生是当时诸多知识分子人生经历之典型样本。作者从个人视角讲大变局中的家园变迁、国家动荡,以及知识分子情怀。《西潮》原著英文,因而于清末以后中国社会变故着墨颇多,反赐后人大历史之外别样视角。本书看似删削较为谨慎,或较近原著。从中亦可感到作者对国民党、蒋公等不持任何批评。虽犹不失文人风骨,后代读者仍因切记其稗官野史、私家著述,还需兼听以免偏信。#感谢南汇图书馆
读来特别轻松,从蒋先生上私塾,科举到中西学堂,再到负笈西行海外留学,民国初年学生运动,再到中国生活的面面观。求学生涯的篇章亦是中国变化改革之时,中西文化贯穿变革的镜子;看到五四运动,学生为了目标理想奔走运动,也是一股热血涌入心头。看到先生说学生会沉醉于胜利的成功之酒,也觉得甚有道理。走过了那么多扰攘不安的岁月,才有现在的平静美好。可总要了解过去,才知道将来可能会是什么样;才知道现在的一切不是理所应当。“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古希腊自由的研究精神应该依然存在着。
导读就几乎是一本好书
易懂而深刻,太喜欢了💕
去迈阿密的房车旅途中在房车上读完,不了解蒋先生的我只是囫囵吞枣,看个故事,但蒋先生朴实的笔触还是非常细腻,把动乱背景下的生平纪事呈现了出来 @豆瓣阅读
潮起潮落,一意孤行。
另一个角度的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