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建筑的声音的封面

建筑的声音

[日] 隈研吾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513326520

评分

★★★★★

标签

旅行

书籍介绍

“建筑不应追求形式,而要从感觉入手。”

《建筑的声音》是建筑大师隈研吾生涯首部作品集,收录了他近10年来32件经典作品。在他看来,建筑不只是各种建材的堆砌,而是有灵魂、有生命的存在,它们用声音表达自己——啪嗒啪嗒、沙啦沙啦、骨碌骨碌……隈研吾用这11种声音概括、剖析了自己近年来的代表作品——莲屋、九州艺文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等。这是超越文字定义、突破形式局限,源于感觉最原本、最直观、最诗意的表达。全彩图文让你跟随隈研吾回到建筑现场,看到建筑的同时,也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另外收录作者长篇访谈,以及32件建筑作品的所在地、竣工年份、用途、构造等大量信息。

目录
建筑粒子化,使世界和人类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啪啦啪啦 — Para-Para
莲屋 Lotus House — 010
梼原木桥博物馆 Yusuhara Wooden Bridge Museum — 018
九州艺文馆(2 号别馆) Kyushu Geibunkan Museum(annex 2) — 02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概念很有趣,但几乎所有主题词汇在拟声的同时更是一种拟态词,像是ふわふわ、ぺらぺら、もじゃもじゃ、ざらざら之类,日本人一听就能产生相应的感官联想,而翻译过来只剩拟声的音译,拟态的部分有点流失。
外行看热闹~
对材料使用的探索一直是我欣赏隈研吾的地方,但拟声词的植入,我不太get得到,觉得略显生硬。
作品集了。装修工程师隈工感觉还要些年头才能拿奖啊。
从拟声的角度切入建筑,不是真声音,而是建筑带来的通感,包含了空间结构,材料和触觉。外行也能看的热闹。
有趣,材料的运用,粒子对抗客观世界,建筑在呼吸
好的建筑师,甚至是哲学家。
有点儿抽象,用声音去抽象了建筑给人感受的一种分类和设计理念,啪塔啪塔、嗖嗖、沙啦沙啦,居然意外碰巧去过福冈的一个隈研吾设计的星巴克,里面全是木条构成,在太宰府公园里的湖边。
虽然建筑风格不算很喜欢,但是用声音来描述建筑好有趣啊
隈研吾先生的建筑粒子化,是他将生物与世界的关系体现到人和建筑的层面。通过“粒子”这个桥梁,将建筑、人及环境连通,创造一个无缝隙的状态。把建筑从独立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不得不联想到德勒兹的“褶子”原理和“界域性建筑”,同样表达了建筑本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还有...“通感建筑”的概念在本书中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