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本的汉字的封面

日本的汉字

[日] 笹原宏之

出版时间

2019-01-01

ISBN

9787513331265

评分

★★★★★
书籍介绍
汉字是古代汉民族创造而生的、用于书写汉语的文字。但由于汉字的表意性,位于周边的日本人在效仿汉字、用它来书写与汉语性质迥异的日语时,便下了各种功夫。也就是说,汉字之源头虽在中国,但是在日本,它的功能却是用来书写日语的文字。可以认为,这一现状是日本先人各种主观努力的结晶。 这是不论巧拙、将所有雕琢融为一体的结果。可以说,这一经营过程也还在继续之中。同时,也正是这些汉字让日语文章大放异彩,让人感受到不同于以夸张著称的“新人类语言”和流行语的独特味道。 日本的汉字当中,有些字被以汉籍为典据的汉和辞典称为“俗字”,不予收录。殊不知,这些俗字中恰恰蕴含着日本先人的许多努力。他们为了将汉字改造为日本人的文字,继而改造为能更有效表达日语的文字,曾对它进行过无数转用、改造和创造,付出了许多努力。我们固然要从字源、熟语和故事成语中学习古代中国,但绝不应受其束缚,被其捆绑。既然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日本的汉字改造为方便日本人使用的文字,一直在摸索日本汉字最为贴切的表述方式,就应该正视它、满怀自信地使用它。 本书要谈的就是伴随日本人一路走来的汉字。第一章和第二章谈从中国接受汉字和其日本化的过程。第三章关注那些日常使用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汉字背后隐藏的背景和意义。第四、五、六章分别从“群体”“地域”“个人”的角度谈广泛存在却鲜为人知的日本汉字百态。第七章谈汉字与外国的关联,力图多角度思考“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应为何物”这个问题。通过以上实事求是的认知,我想读者能够综合理解日本的汉字。 基于文字和符号的表述,其存在意义绝不只限于文字表层。从大处说,文字是窥探文字体系、了解使用不同文字的文化体系的线索。它与世界思想、宗教、政治的联系,从基督教文化圈与罗马字、希腊正教与希腊文字、俄罗斯正教及东欧等苏联影响地区的西里尔文字、犹太教文化圈的希伯来文字、伊斯兰教文化圈的阿拉伯文字以及儒佛道教广泛分布地区的汉字,可知俗世也有套用圣典文字的意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事物,其起源竟大多出人意料。重要的是要客观地去捕捉事实。 笹原宏之 1965年生于东京,199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2005年获得早稻田大学博士(文学)学位,专业为日语学和汉字学。现任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教授。著作有《汉字的现在》《汉字中的“日本心”》《日本人与汉字》《汉子与社会》等。 丁曼 外交学院副教授,日语教研室主任,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著有《日本能狂言在中国的译介》,主编《日本谣曲选》,并在《现代日本经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文化遗产》等CSSCI刊物发表若干学术论文。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前言
第一章 接受汉字 ——多样的日本文字体系
第二章 从“圓”到“円” ——俗字、国字的诞生
第三章 常见的汉字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雖然不懂日文,不少語詞難以神會,但翻完這本書,依然能感受到在弱規範的情境中,日本漢字所能呈現的活潑生機與豐富創造力(這其中包括了文字研究者的燭微之功)。我覺得,作爲漢字源發地,大陸瞠乎其後,不可以道里計。
2021-54//很不错的一本日本汉字科普书!看完之后觉得 日本人使用汉字还真是比我们随便得多啊(x
书还行,评论里有个尬吹的真的看不下去
制作精良,新知爆炸,醍醐灌顶。最爱此类琢磨文字的“小学”。“避免重复、丰富表达,其实是文化人彰显其文化修养的一种姿态。(中略)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近代作家的草稿中。这些现象有的随着印刷物的普及而消失,但这种对文化趣味的追求却不曾消失。而在今天,很多人却不能允许这种随意性。编辑也好,校对也罢,就连作者都患上了‘统一病’。”“有些人凡事以辞典为据的规范意识很强,但就这件事而言实在是本末倒置。现实存在而辞典没有收录,这难道不是辞典的纰漏?”
对于汉字和日文都要有一定的素养才能阅读这本书,但是我的修养不够,我批判这本书是一本不是特别严肃的书,所以我就不读完了。
一気に読む。很有意思。喜歡這個東亞人民通過漢字構建起來的立體、多層、深邃、廣闊的世界。
遥想之前得知劳动、共产等语似乎来自于日语,但对于其背后的故事、细节却知之甚少,这些西化的汉字背后是日本近代化的历史,兰学、维新是理解其涵义的关键。甚至有些词语在大一统的内陆早就不用,从日本回流后活起来的例子也有之。
不觉得很好,可能因为文字过于轻松了,不属于我喜欢读的类型。
当时,即使只能稍微能读懂意思,也感觉到有意思。
汉字的根本性质是表意的,不同观念下具有不同的表述特征。有模仿物体形态的象形,有抽象表示事物的指事,有将其组合起来的会意,还有形声等种种造字法。组合之际使用的构成要素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可以说,只要被认定为有需要,就一定有新的文字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