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的封面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刘鹤(主编)

出版时间

2013-01-31

ISBN

978751362310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第一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二、两次危机的区别点
三、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四、三点政策思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The fault lies not in the stars, but in us, 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人祸不是天灾。 政府干预应当仅限于经济休克时的“复苏器”,起到刺激功能复苏的作用,而不能成为“起搏器”,让市场随时随地由政府作用摆布,更不能成为“人工心脏”,让政府干预来替代市场自我调节。
国师之作,如果早点拜读就好了。大萧条和次贷危机发生前都有许多相同的事情发生,私营部门盈利降低,人力成本徒增,金融监管混乱,影子银行盘根错节,在大水漫灌的凯恩斯主义下,什么风险都会被覆盖,但是,一旦政策转向,这都是不可逆的。看完本书后,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危机发生前的种种问题,岂不是现在我们这也正在发生的么,难道危机又要到来?企业倒闭潮,流动性危机,信托打破刚兑,p2p跑路潮,大量类影子银行倒下,这些断臂求生的钱慌不择路,大量涌入了银行,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刘鹤水平高,当智囊绝对靠谱。分报告中就属社科院的研究最水,银监会的研究最符合学术规范。
第一篇总报告最好,后面水平参差。尽管是多个课题组合作的,但刘鹤从整体概括出的主干相当清晰,今天读来简直就是预言书。实际不是学术,而是国策。后面几个单位要么文风晦涩(叠参考文献),要么夹带私货(吴敬琏),要么不知所云(社科院)。但是第一篇就镇住了,不要紧。
刘鹤总组,中财办(经济金融)、央行(货币金融)、银监会(货币监管)、社科院(国际格局)、国发院(宏观)及北大(微观机制)。社科院的意识形态重,北大的措辞拿捏不很细,跟不直接制定政策文件有关吧。国发院总笔魏加宁是吴敬琏的助手,多次敲打政府不要干预太多,但力主加强监管的中财办,现在实际担起国家经济决策的角色,未来一段时间就看中财办的这份就行。
前几篇比较好,后三篇一般,宏观一篇太过泛泛而谈。
其实严格而言这不算是一本完整的书,这算是一个政府内部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报告。
十年前编写的书,这十年的事还有未来十年的事都讲清楚了。 三、四篇感觉是来捧场凑份子的,畏手畏脚,错字迭出,又臭又长,如果去掉,这本书能清爽不少。货币金融监管领域,我们确实是亦步亦趋,想硬也硬不起来。 我喜欢一二五篇的语气,够硬。
核心在第一篇,国内能如此高屋建瓴者非中央不能为,后几章部委所作不如中央,读来美帝彼时彼刻,恍有此时此刻之感,历史的纵横有时会有雷同的巧合,但未必有类似的结局
前两篇就写完整个内容了 后面就是个不同角度的重复… 学术部分金融外行看的有点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