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德国人的战争的封面

德国人的战争

尼古拉斯·斯塔加特 (Nicholas Stargardt)

出版时间

2017-06-30

ISBN

9787513915632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在《德国人的战争》中,著名历史学家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利用私人日记、法庭记录和军人信件等非常多的第一手材料描绘出前所未见的战时德国,这里面既有东线战场上的步兵和坦克指挥官,也有大后方的平民。以一个个普通战士、指挥官为出发点,再现战争时他们在纳粹蛊惑和控制下对战争的狂热以及失利后的沮丧和无奈、反抗。本书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为读者提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前线和后方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尼古拉斯•斯塔加特(Nicholas Stargardt),英国历史学家、作家。196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父亲是德裔犹太人,母亲是澳大利亚人。他曾经在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和德国生活过,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目前是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欧洲儿童史和纳粹德国社会文化史。

斯塔加特曾经出版过多本关于现代德国历史方面的著作,如关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反军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和政治史作品《日尔曼思想和军国主义:激进和社会学批判》、首次以儿童视角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社会史的作品《战争目击者:纳粹统治下的儿童生活》等。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为进攻辩护
第一章 不受欢迎的战争
第二章 消除等级
第三章 极端措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信息量蛮大,可惜线索太乱,阅读累,错别字很多。
通过对战时与战后德国人的心理揭示,呈现出极权制度存续前后德国人与一些他者的共同点:忽视实际存在的集体罪责。以保守的宗教势力和冷战时代东西方政府为后盾保障,杂糅了纳粹时代宣传的大众意识本能地回避战争罪责并选择性地解释历史,通过集中描述甚至夸大作为元凶的本国及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创造出崇拜牺牲者但充斥着缺乏进攻性的悲情的受害情结与民族情绪。不乏槽点,加上翻译和编辑的锅扣一星
很多史料史实都是我从未听闻触目惊心的,比如说纳粹对病人和轻罪者的屠杀。从一场战争了解了一个民族,也从侧面看到了自己民族。读完感受,翻译和编辑有点偷懒,里面大量半句话翻译和错字,影响阅读,减一星源于此。
社会史为主,军事史等为辅。战争刚开始时,德国人并没有狂热的倾向战争,只是向往纳粹许诺下的美好繁荣。德国人也并非全部信任纳粹,只是纳粹使用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从不像斯大林一样与大多数民众为敌,确实使得哪怕不喜欢纳粹的人也不得不得“为国而战”。随着战争越发深入与残酷,当战火向德国腹地逼近,为国牺牲的观念蔓延开来,是的,只是为了保卫国家,不论开战的理由是什么,当国家本土遭遇战火,在时代浪潮中无法决定命运的个体只能为国战斗了。只是可惜苏联又因此存续了近五十年,被德国人压迫的其他民族(包括犹太人在内)有盟军解放,而被苏联政权挤压的苏联平民却只能等待苏联的自我崩溃了。(另,扣一颗星是因为翻译和校对。)
虽然翻译很粗糙,差错频频,但该书实在写得很精彩。二战恐怕是人类最为熟悉的一场战争了,但我们对其的熟悉,只是从大的框架上,且是从战争另一方的视角上。而框架之下的历史细节,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者我们只看到了一个部分。此书从当时德国人的书信、日记,以及帝国保安局的监视报告中,还原出当时德国普通人的生活,还原出当时纳粹士兵的真实想法,让人们可以更为完整更为全面地了解这场战争。
史料型
我实在怀疑,本书翻译的时候把注释全删了……当然翻译的也足够应付……另外说说书本身,这就是一种,历史架构下,塞进一堆个人信件等史料的写法。几次快看不进去,主要就是没个主线。当然当个全景图,百科看也行,不过也实在没必要特意拔高贬低。另,看完的感觉是,德国也真没那么反思战争……
言过其实~
细节中的二战时期的德国人描述,这个在简化的历史书上看不到的,但很细致,让你对从课本中了解的战争中脱离出来,更加琐碎,也更真实
启发很大,是全面了解二战德国乃至法西斯主义的重要史著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