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昨日的世界的封面

昨日的世界

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时间

2017-09-01

ISBN

978751391705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茨威格生于19世纪末,恰好来得及亲身经历欧洲文化在一战前最后的繁荣和稳定,也能觉察到隐藏在这背后的停滞、老朽和虚伪。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逐渐从精神的巅峰坠落到道德的深渊,和平与人性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一败再败。茨威格目睹了这一切,开始成为一位不情愿的见证人,在生命沉入黑暗之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高贵而残破的昨日镜像。 “我所讲述的,并不单单是我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我们这一代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代人像我们这样命运多舛。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最渺小、最微不足道的人,内心的最深处也被我们欧洲大地上无歇止的、火山喷发般的天摇地动所搅扰。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当中,没有谁比我更首当其冲了:我,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每一个身份都处于天崩地裂时的风口浪尖上。”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擅于描摹人的心理活动,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与戏剧性时刻的命运转折见长。主要著作有《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等。 译者:吴秀杰,自由译者,现居德国柏林,主要从事人类学、科学史、民俗学的德、英文汉译。代表译作有:《日常生活的启蒙者》(赫尔曼·鲍辛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薛凤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世界小史》(贡布里希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目录
前言
一 太平盛世
二 上个世纪的学校
三 情欲初萌
四 生活的大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YY的强推。历史的亲历者,也明白了茨威格为何变成无国籍人。
文章自是不用说,许多描述思考至今尚受用。译文明白晓畅,较之旧版,有胜之。然而注释稍少,读时些许不便。另,不知是文章字数偏多还是怎样,校对者和译者仿佛心力交瘁?大约从中间始,有些许错讹不通之处,且有些句子逻辑不通,望再版时译者与编辑细细整理,不负从德文原本翻译之初衷。 悄悄吐槽一下扉页辛伯林的翻译。
在他笔下昨日的世界里,我竟看到了今日的世界。
龙应台说,茨威格的回忆录能教给你任何学校教不了的一件事:眼光。在这本书中,我们能读出他的神情、勇气、对自由的呼唤与坚守。除此之外,他的文字那么好看,除去一切停顿和噪音,让心中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茨威格用细腻感性却又不乏犀利深刻的洞见,真诚而锐利地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好坏如此透彻的分析和反省。在自由主义兴盛和民族交融的多元化欧洲文明交流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茨威格,带着青年时代扎根于心的“世界主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变迁,见证着极端民族主义对社会和文明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对人性的扭曲。作为犹太裔流亡作家,即使带着那样的痛心和惋惜,但是在这生前最后的文字里却鲜有愤怒和仇恨,如实理性地记录那些尚存人类良心的人和事,那些在疯狂年代值得保有的清醒认识和思考,当然也有茨威格在经历过自己事业高低,人类精神文明落差后的失落和难以回去的故土的遗憾。这不仅是他个人大半生的记录,更是对19世纪初欧洲伟大思想家之间宝贵友谊及交往的记载,那些黑暗年代的微光守护和延续着文明之火。
读这本书是一个对历史和名人祛魅的过程,前几章的理想成长,迎来了后几章个人与时代的波云诡谲。巧合的是,我今年也32岁了,我们的今天,和一百年前、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何其相似。
断断续续总算读完了……我需要在这个荒谬时代下拥有一张课桌,哪怕它动荡不安。
谁表示怀疑,他就妨碍了他们的爱国主义事业,谁提出警告,他们就嘲笑他是悲观主义者,谁反对战争,谁就会被打成叛徒。时代几经变迁,但总是这一帮子人,他们把谨慎的人称为胆小鬼,把有人性的人称为软弱的人。
泰然若素,狭路相逢
非常真诚且温柔的一本书,对一个时代的回忆,带着那个时代的克制和诚实的美德写就,最天翻地覆、惊惧混乱的时候也还保留着清醒、冷静和自持,当然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茨威格是茨威格,而且他跑得快。对于那个逝去的古典时代的尾声我比较无感,就觉得那是个电视和互联网娱乐至死出现之前的已经不会再回来的审美一种,但茨威格说他写剧本一排练就死大咖,笑死,太麦克白了,他对里尔克的描写也非常温柔。真正触动我的是最后一章,希特勒一次次突破底线时他发出对犹太人身份的一系列天问,尤其是财富地位全部击碎一个“犹太人”盖棺定论,其实跟当下疫情受害者面临的是一样的困境:巨人拍脑门掉落的时代之灰与个人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