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的封面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

[美] 凯瑟琳·格雷厄姆

出版时间

2018-04-01

ISBN

9787513918619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必读书之一 ◎如实再现好莱坞大片《华盛顿邮报》《总统班底》未能尽述的传奇真相与惊心动魄。 ◎美联储创建主席的女儿、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对美国近代史关键事件的私人记忆。 20世纪后半叶是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美国更是旋涡的中心,热点事件、政经黑幕频出。《华盛顿邮报》逆势崛起,改写历史进程,犹如彗星划过夜空。 1971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露,该文件详尽客观地记录了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对越政策的种种秘密,从根本上动摇了越战的合法性。在政府的压力下,全美各大媒体噤若寒蝉,唯有《华盛顿邮报》将真相彻底公开,为此不惜与国防部授意下的司法部对簿公堂,直至在美国最高法院大获全胜。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越战的结局。 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华盛顿邮报》不顾白宫和总统本人的阻挠和威胁,持续在头版头条发布事件调查报告,直至将这个震惊世界的政治阴谋彻底揭穿,并直接导致了美国当任总统尼克松的下台。 带领《华盛顿邮报》写下新闻史上登峰造极一笔的人,正是本书的作者凯瑟琳·格雷厄姆。她系出名门却中年丧偶,在男性主宰职场的环境下,逐步成长为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历史的“女皇”。这本回忆录,从媒体人的角度几乎重现了美国近代史;从私人的角度,又给历史补充鲜活的细节和动人的情感。从这方面说,本书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公司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被中肯地称为“美国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身处的大时代,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事件频出,也是传统媒体的颠峰时代。作为美国主流大报的掌舵者,她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当事人和记录者。她曾与十二任美国总统谈笑风生,与各界精英私交甚笃,小布什曾说:“总统们来来去去,而她知道他们所有的一切”。 1997年,她将一手打造的媒体帝国交给接班人,动手写就这部经典之作,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奖。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必读书之一 斯皮尔伯格执导电影《华盛顿邮报》背后的真实历史
合计阅读时间12个小时。翻译质量非常之高,虽然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从中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这里有初入社会的胆怯,有初入职场的艰辛,有伴侣出轨的痛苦,与第三者争夺家产的伦理,有平权主义的战斗,还有如何改变时代流转的方向,如何践行职业伦理,不仅仅是时代,更是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代人的成长。嗯,终身成长的故事。
新闻自由吸引人 难得翻译非常想读的书 在万圣看了一百多页 然后买了本
厚达70万字,但精彩纷呈跌宕起伏不觉冗长,书名似乎不够谦虚,看完深感当之无愧,非常值得细读的了解美国现当代史的第一手资料,坦率直白的历史见证者,缺点不足甚至阴暗也未掩饰;最初站在父亲和丈夫身后,相夫教子,无意介入政治,无奈被迫卷入命运洪流,叫板尼克松怎可能是等闲之辈,从小生活环境使然,父亲乃美联储主席,第一任世行行长,写信给以赛亚伯林,和肯尼迪吃饭之类“朋友圈小事”仿佛信笔而来;水门事件亲历者,凯瑟琳VS尼克松的当事人,外界乃至尼克松本人都以为整个事件是与她的个人恩怨,父亲理念耳濡目染,编辑们善意倒逼,邮报经营艰难,也不可僭越新闻伦理,必须恪守新闻工作者的独立性,不得不说电影华盛顿邮报细节神还原;总统一任任送往迎来,新闻业女王风雨不改;女人要如何优雅的衰老?这位传奇女人的答案:多读书,不喝酒
感觉书名还是直译成个人简史更合适……
很适合女性阅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一生更打动人。
凯瑟琳父母的故事,以及她的家庭成员故事更吸引我。从她的文笔下了解到,母亲是一个美丽清醒有个性的人,父亲富有又有智识。个人认为凯瑟琳作为女性,婚姻和人生的选择都没有她母亲清醒。母亲是主动选择人生,凯瑟琳是被动接受人生,但值得欣赏的是,她是一个品格优秀且坚强的人。
有些女人的才华和能力是她们丈夫死掉了才有机会施展出来的!比方说本书作者,还有中国的董明珠……
为了写文看看历史,因为只需要前面小部分,所以只看了前面小部分。有空看完
她成长中,见过太多伟岸的人,于是有了退缩和怯懦。但是,因为这样的伟岸,她一步步走出来,去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她有着那样独立、思辨又强势的妈妈,却甘心做主妇。老公患有精神疾病还出轨,她却容许他回归。她始终活在她那个时代,而她内向、羞怯、不自信、不懂得拒绝的个性在46岁时经受了考验,从那时起,她仿佛有趣了,活出了风采。学习和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