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冲击与回应的封面

冲击与回应

[美] 费正清,邓嗣禹

出版时间

2019-06-01

ISBN

9787513922470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阶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邓嗣禹(1905—1988),湖南常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译者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目录
选文目录
1979年版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问题和背景
第1章 导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时间堆砌,观点太少
平平无奇的一部书,主要内容是引用文献。不过还是有感于100年前的国人思想,竟然很多比如今的更要开明。
中国学习西方技术以应对自身紧迫问题的需求没有过时,1839-1923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选集很重要,中国回应西方意味着对刺激或挑战的回应,解读这种回应是困难的,必须放在中国的总体历史中考察;本书初版于1954年,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展现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国一直在嬗替只是快慢并不停滞,东方特质与欧洲社会截然不同,中央集权单一制度由官僚管理,官僚来自上层社会,地主-士人-文官,而不是武人和商人;耆英驭夷的手段(1844):夷情变幻多端,不得不移步换影,要驭之有术,真假模辩,夷人相信公函,喜欢聚在一起大餐,妇女地位高,礼尚往来不能免,他们没有文化乱封王不能一一计较云云;朱批:只可如此处之,朕已俱悉;后来这些奏章被洋人摊在他眼前;贼可灭夷不可灭;
中国近代史研究划时代拓荒型著作。所提出从特定社会-经济变迁背景下,考察先锋人物心理-思想变化,以侧击历史的方法,影响至今。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反复强调切莫绝对化、单一化去理解“刺激”(或“冲击”)和“回应”的关系,而后人在抨击该作时,却出于各种原因回避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挺让人尴尬。
简单的史料堆砌,甚为无味
很多年前做过一道高考题(似乎是18年全国卷2),让考生就费正清的冲击与回应做出评价。实际上出题人估计没看过《冲击与回应》原文,费正清根本没有提出一个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mechanism,只是阐述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西方在其中的影响,更何况费正清在前言和后记里自己都说了自己不认为中国思想近代化应该归功于西方影响。所以这就是一本思想史的书,把史料汇编在一起翻译成英文可能对外国人而言意义很大,再译回中文就没什么意思了
摸着石头过河从未停止。
2022/4/24,一本以士大夫或者精英的视角,回顾1839-1923之间思想史的变化。鸦片战争以来的100余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年代,在外侮内患的冲击下,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寻求强国之路:自大不屑于学习西方…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直接革命…开启民智倡导新文化运动…最终太祖把目光放在广大农民群众才成功!救世方案因个人的秉性,知识水平,阅历,在朝的地位而异,不断在实践中摸索,迂回曲折前进。总之,感恩这些先辈们,为今日之中国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让我等读到这些书,认识到这些思想变迁,不然仍然是山村一个莽夫而已…
一本文选集,译回中文就成了文献阅读训练
仿佛是重新看了一遍中国近代史,不过是文献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史,每一个重要时代的思想家都有选文,这个是以前学历史的时候不曾有的体验。 当然这本书更多的还是给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提供一种文献纲要吧,作为中国人,真的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的话,这么简略的文献纲要肯定还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