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春秋大义的封面

春秋大义

熊逸

出版时间

2018-08-31

ISBN

9787513922661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用户评论
这书完全可以精炼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也扯入太多无必要西方哲学政治学作为对比,印证,求证,把很多枝蔓烦琐的推论过程一股脑全写进书里,多了就感觉只是想掉书袋,为自己写的畅快,很有些影响理解文意主线,口语化玩笑也很尴尬,本来觉得这些都是瑕不掩瑜,无奈读到三分之二,实在有些不耐了。写荀子中的以从俗为善一句,横纵比对中国历史文化中对善恶的理解就行了,为什么非要用几大段扯斯宾诺莎,萨姆纳,弗洛伊德,尼采,尼采对古希腊的研究成果,莫斯科维奇,黑格尔 梭罗,马克思?是怕读者不知道,还是怕读者不知道作者知道?
内容不错,讲古代王朝政治哲学的,但是非常不喜欢口语化,尤其是问句之后带个“哦”。
每年年底的思想盛宴,笔则笔,削则削,也可以窥见这十二年互联网语境之变化。
4.0
不想再看他的其他书了
读完熊逸的第二本书,很厚实,除掉大量引用,主要是对《春秋》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和延伸到辨析儒法道墨区别的逻辑推理。有对春秋笔法的分析,有夹杂着“善则称君,过则称己”的官场原则,有对“通经致用”的具体阐述,有对“原心定罪”的案例分析,等等,信息量很大。 从封建到专制是个巨变,忠君的思想烙印不断加深,甚至“君亲无将”都出来了,《春秋》不过解释工具,解释权看官级,思想没有改变社会,是制度选择了思想,拨开思想外衣里面全是政治。儒家思想不能一概而论,各个朝代区别很大,但都是政治改造的结果,迎合政治的结果。
看完这本书,首先不得不感叹一下作者的博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旁征博引嬉笑怒骂,很多地方读起来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是“驯化百家,统一思想”,儒家、道家和法家的解读从汉代开始,就已经不是孔孟、老庄和申韩的本意,而是有选择性地被阐释成为统治者的家规。从这个角度理解,本就不太靠谱的史书就更没法当真了,真实历史的逻辑其实在经书里,正如熊逸所说,拿着五经作参考来看二十四史,顿时就会有高屋建瓴顺流而下的感觉,总之专制君主采取的所谓暴政也好仁政也好,都是压榨老百姓的不同手段。嗯,封建反动思想果然阴险狡诈害人不浅,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是真正服务于人民大众的。
熊逸老师的这本《春秋大义》是当年大学老师推荐阅读的,当时只读了很少一部分,这次总算把它完整读完了,对熊逸老师知识的渊博实在是佩服,也让我们有机会能结合古今中外的大家言论中,重新看清中国两千年专制社会的底层逻辑。
是政治选择思想,而不是思想选择政治;是政治改造思想,而不是思想改造政治…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