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庞贝的封面

庞贝

[英] 玛丽·比尔德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513925242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渴望穿越时空,去体验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而《庞贝》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古罗马时期庞贝古城的风貌。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将一同走进这座曾经繁荣的古城,感受它的历史变迁,了解其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玛丽·比尔德,英国著名古典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因对古典文明研究的卓越贡献,于2018年获得爵士称号。她曾担任《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古典学编辑,并著有《罗马宗教》、《罗马凯旋式》、《罗马元老院与人民》等作品。她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制作多部纪录片,其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广受欢迎。译者熊辰和王晨均为古典学领域的研究者,为比尔德的作品贡献了翻译和校对之力。
推荐理由
《庞贝》一书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庞贝古城从建立到毁灭的完整历史画卷,为读者揭示了古罗马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特色和宗教信仰。通过对庞贝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深入分析,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古代罗马生活的真实图景,还让我们对罗马文化与庞贝城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适合哪些人读
对古罗马历史、考古学、艺术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感兴趣的读者
对探索未知历史和文化的读者
以及所有渴望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住在一座老城中
第二章 街道生活
第三章 房屋与住所
第四章 绘画与装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人们往往认为庞贝是古代版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但事实上玛丽·比尔德为我们描述的庞贝古城是一座鲜活的、散发着垃圾臭味、热热闹闹的城市。想象在庞贝古城里行走的画面:地面莫名其妙的阳具路标、高出地面许多的人行道和永远喷洒过多的喷泉,玛丽·比尔德笔下的庞贝与罗马一样,是一个既存在于神话又告别神话的城市。读过的第四本玛丽·比尔德的书了,非常喜欢。
比起在纸上重建古城,作者对证据的辩证运用让人印象更为深刻:1、我们总是将一切不能解释的现象归之于“宗教原因”。2、考古学家热衷贴标签,将实物与古代作家笔下的描述擅自“对号入座”;而19世纪浪漫派作家则总爱夸张庞贝人的奢华盛宴,但实际上,鉴于厨房格局的狭促,豪宴不仅不存在,且贫富差别的标志恰恰与今迥异:穷人下馆子打牙祭,而富人才有条件在家煎煎炒炒。3、破坏式修复、整理、重建对我们理解庞贝的误导:有无奈的必须,比如为保护壁饰而不得不将其抠下存入博物馆,而人们再也无法体会这些壁饰与特定原始空间的“唤起式呼应”;有愚蠢的拙行:为教宗贵腿免受颠簸之苦而移走街上的垫脚石,殊不知这些垫脚石具有设置路卡、疏导交通、防洪抗洪、处理垃圾这类极其重要的作用。此书学术性很强,行文流畅,时有小小的幽默,读之令人心悦。
校对王晨给加的译注很好,这才是该有的译注。
快速翻完,没有想象那么好
2020已读06: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纪录片式历史书”吧(这个词我发明的),阅读的过程中仿佛可以想象老太太在每个遗址向你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就像是在阅读纪录片的台本,最后还贴心送上庞贝参观指南。内容上可以说是庞贝版《古罗马一日游》,不过比起后者把一堆结论抛给你,老太太更喜欢告诉你“你以为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哦”。告诉你考古学家是怎么根据每一个证据推测出庞贝的故事,又告诉你那些证据有多么薄弱。——对于庞贝的游客来说,这本书还顺带让你了解了一下考古背后的故事。
偶尔看别人关于此书的读后感,读起这本书的。细腻全面的展示了古罗马庞贝人的生活。古人的生活展示在面前,真是让人感慨万千。罗马人真是一群有意思的人。
大一的读书报告写的就是这本,相比较晦涩难懂的其他专著,这本书对当时的我实在是太友好了。
很棒,也许以后去庞贝还会重读一遍
和阿宁一起看了东博的庞贝主题展览,感觉书中内容有些亲切。
花了两个月时间,一点一点看完了~当初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庞贝这个地方名字太过响亮了,曾被我列入想去旅行的目的地之一。就像我所说的,在充分了解之前,任何人都会唏嘘于庞贝那因毁灭性的打击而在岁月长河中被迫成为“不朽”的命运——一座两千年前的罗马小城,突遇火山爆发而全城被湮灭,无论是生命还是历史,仿佛从此定格了一般。然而通过作者笔下,一块块石头,一处处涂鸦,一个个瓶瓶罐罐……庞贝人的嬉笑怒骂,鲜活日常,仿佛就从脏乱熙攘的高人行道旁,潺潺流水的卧榻餐厅上,人声鼎沸的古斗兽场中,穿越时空,跃然纸上。浪漫的遐想与科学的考据相结合,为读者揭示了充满可读性的真实——历史可能并不都是美好的,一些看似惠民的政策,实质上是将权力等级牢牢掌控在少数有钱人手里的把戏。如果在将来有一天能去游览,我相信感觉一定很不一样~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