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如何正确求助的封面

如何正确求助

[英] 海蒂·格兰特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13936804

评分

★★★★★

标签

心理学

书籍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数十年研究成果精华

在工作和生活中,让开口求助不再难!

◎ 编辑推荐

☆ Strategy+Business年度最佳商业书、《金融时报》夏日选书。

☆ 与其为难自己,不如及时求助,求助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底层能力。

☆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比我们想象的更乐于助人。

☆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数十年研究精华总结,作者连续名列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名单,曾在TED作过与本书相关演讲,浏览量高达300万次。

☆ 《驱动力》作者丹泽尔·平克、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萨顿推荐阅读。

◎ 内容简介

帮助他人是人的本能!

心理学实验发现,哪怕是在地铁上请别人让座、向陌生人借用一下手机,类似这样的小事都会让人感到难堪,甚至感到难以忍受的不舒服;吊诡的是,尽管我们讨厌求助,但大多数人却天生乐于助人。

高度复杂的现代职场,分工越来越细,有效的协作互助已然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底层能力。我们每一天都需要知道何时以及如何求助。然而,因为上述心理障碍,大多数人不懂求助,其笨拙的求助方法甚至冒犯到求助对象。

本书以幽默和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告诉你如何通过实用的四个步骤让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轻松伸出援手。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你要明白帮助他人是人的本能,你只需要将这种本能转化为职场上的行动,就能在团队内创造互助的文化。这就是管理的要义。

目录
简 目
第一部分求助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
第一章这让我们很是难受
第二章我们认为别人会拒绝我们
第三章我们认为向人求助会让我们不那么讨人喜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内容不多,但条理非常清晰,每一章节的后面有小结,以便归纳和巩固;观点不是石破天惊,但是书中引用的为证明观点而做的心理实验,我觉得很赞,好的心理实验的设计,像一个精彩的游戏,玩的过程乐在其中,玩之后回味无穷。
这书太适合我了,我就是不喜欢向人求助的典型,超爱自我解决,但是昨天的网课给了我新思路。我应该把圈子扩大才对,下个月开搞
英文3/5,中文2.5/5. 有用的点在于DONT DO上,1)不要把重点过多的放在自己身上强调自己的感受,over道谢或者说我平常不这样。2)比如好理解的代替别人说别人的感受,你怎样做之后会感受多好。怎么做也算梳理的清楚,讲明白需求+为什么需要,表达上适度。最后有反馈,事情完了告诉别人结果/影响力顺便道个谢,应该会让对方有成就感。
感谢读到这本书,改变了不少原先有偏差的认知。原来自己过去在寻求他人帮助时犯了不少低级错误,另外,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自我中心和武断的人,需要改进。 三种强化帮助行为的因素:群体感、积极的认同感、有效性。 正确行为: 1.使用“一起”这个词、强调共同目标、或共同敌人(表属同一群体) 2.了解帮助者是什么人,强调对于他们而不是对我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 3.一定让帮助者知道他们提供帮助后的进展和结果(有效性)。 错误行为: 1.群发求助邮件(求助对象不明晰); 2.带着歉意请求别人帮忙:这会隐晦暗示与帮助者不同属一个团队; 3.试图明确地说明帮助了我有什么好处:这带有操控意味,破坏了帮助者的自主性。 “我们是如此关注自身情感状态和沉浸在自身的忧虑中,以至于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帮助者的角度思考。”
太啰嗦
向他人求助的几个关键要素: 1.准确描述需要的帮助; 2.利用群体意识可以增加被帮助的可能性,例如你们在某方面是同一个属性的人; 3.积极的认同强化,赞美帮助者在这次帮助行动中他的为人、能力,这比说明这个帮助给自己多大益处更有用; 4.后续给予帮助的反馈,能够增强帮助者的效能感,让帮助者更愿意下次继续帮助你或者给予其他人帮助。 总之,不要害怕求助被拒绝,大部分的人会认为和自己帮助过的人关系更紧密。但是求助不是普遍撒网,获得求助之后也要学会正确的方式表达感恩。 关于书:理论很实在,但是在结构阅读上会有一些重复与拖沓的感觉。
【纸】薄薄的小册子。对求助过程中的心理与原理的分析简练又切中要害,还引用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及其结论。但也有一些此类畅销书共有的坏毛病,比如什么事情都要列出个一二三的方法论条目使其看上去能马上套用到实践。
有所启发
讲述的知识非常科学严谨,译者的翻译也很不错,值得一读
人际关系互动的本质是互利,是增加彼此的价值感受。别人帮你是情分,让别人有有选择,有台阶下,肯定对方的行为。事事有着落,处处有回音。 关于,把我变成“我们”,和宝藏之旅的语言沟通一致。 书有一两个点,比《非暴力沟通》更细一点。印象深刻。 1.讲太多有的没的,比如自己的内疚,自己的过分的感谢。 2.接受不同形式的帮助。 本书透露了一点“利用”的感觉。读起来稍微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