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的封面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英]弗朗西斯卡·韦德

出版时间

2023-02-28

ISBN

9787513940641

评分

★★★★★
书籍介绍

请让那些声音发出声响

五位野心勃勃的女房客

在黑暗中披荆斩棘

只为让姐妹们在光明中辨认出彼此

一场希望被尊重对待的斗争,

在书中看见你我

她是意象派创始人之一,历史上首位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章的女诗人

她是首批牛津大学女毕业生之一,推理小说大师,“神探温西爵爷”之母

她是英格兰首位获得全职大学教职的“女性职业学者”,古典学里程碑式人物

她是首位获得阿尔伯特·卡恩环球旅行奖学金的女性,一生呼吁和平

她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写出《到灯塔去》《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

她们既有广为人知的共同点——捍卫书写历史的女性力量

也有不为人知的共同点——她们是同一个社区的“超时空邻居”

📩

○ 半世纪的社会和文学史浓缩在这五位女性被遗忘的生活中,提醒着女性必须以不同的声音将女性的故事写给未来

本书承继伍尔夫“ 书写不同历史”的未竟之志,记录了五位伟大女性的生平。书中既记录着她们的个人情感、发生在客厅中的私人生活,也翔实记载着她们的职业生涯、政治观念、文学成就和所属社会群体。书中同样免不了涉及战争,这一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她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在她们生活的时代,社会依旧拒绝女性力量,认为女性的需求和欲望不同于男性,并据此对女性施加期望。而这些女性在她们各自的人生、作品中,试图在这样的社会中找到所期盼的生活方式。

○ 她们选择背离传统的生活方式,走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样本,成为了少数

书中这几位女性的人生都经历过充满矛盾甚至是深刻痛苦的阶段,可当她们的人生画卷徐徐铺展在我的面前,使我感动的是她们锻造全新生活模式的决心。这些生活也许各有不同,它们复杂、多样,有时甚至具有危险性,但都立足于对人格独立性的追求和对知识深沉的热爱。

本书中的女性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形式的知识,如关于历史和文学的知识,关于广阔世界的知识,以及并不更简单的对于自我的觉知。她们通过接受教育、旅行、友谊、工作以及装饰家园,不约而同地开拓“ 女性领域”。

她们不懈地追寻充实的人生路径,在二十世纪引发着深刻的回响。直到今天,“两者兼得”的难题仍然挂在我们嘴边,个人成就和情感满足两者兼得的理想状态依然可望而不可即。

📖

内容简介:

希尔达·杜利特尔(1886—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L.塞耶斯(1893—1957):推理小说家

简·艾伦·哈里森(1850—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鲍尔(1889—1940):历史学家、广播员、和平主义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作家、出版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批女性宣告主动追求精神厚度与智识发展,史称妇女运动的第一波浪潮。

作者探访英国伦敦的布鲁姆斯伯里区——现代欧洲思想先锋地,发现有五位不寻常的女房客在世界大战期间住在同一个社区,她们通过选择一处住所,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去爱、去生活。这一小小的发现意外掀开了一段壮阔的战时女性私人史。通过挖掘大量史料、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如实地还原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女性生活和职业上的焦虑和挑战,并完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全过程。

这部群像传记着力揭示女性书写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如何担当时代的书写者——不需要花费、不存在门槛,再私人的写作也具有公共意义。“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

🎙️

名人/媒体推荐:

“我会推荐这本书一整年!”

——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作者)

“此书在关注五位杰出女性生活的同时,探讨了危机时期爱情、社区、友谊和知识分子工作等问题。美丽而深切动人。”

——萨利·鲁尼(《正常人》《聊天记录》作者)

“这本书让我真希望自己就是在煤气环上糟蹋鸡蛋、打破禁忌的那一代先锋女性之一。”

——苏·普里多(霍桑登文学奖一百周年获得者、泰晤士报年度传记获得者,《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作者)

“正如哈里森和鲍尔改写历史以纳入被遗忘的女性的生活一样,韦德也重新确立了鲍尔和H. D.等思想家的重要性,她们的遗产已被同时代的男性所掩盖。”

——《纽约客》

“我会将这本书送给我身边每一位思索自身发展的女大学毕业生。”

——《泰晤士报》

“韦德及时地邀请我们加入文学先辈们的反叛之旅,以实现创造性的自由和世界的和谐。”

——《纽约时报书评》

🏆

获奖记录:

★《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非虚构文学★

★《卫报》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编辑推荐奖★

★传记作家俱乐部托尼·洛锡安奖★

★PopMatters年度最佳图书★

★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翁达杰奖(入围)★

★贝里·吉福德文学奖(入围)★

作者:

弗朗西斯卡·韦德(Francesca Wade),任职于《白色评论》,曾为《伦敦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金融时报》《新政治家》《展望》等杂志撰稿。本书是她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2020年度传记作家俱乐部托尼·洛锡安奖、《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非虚构文学、《卫报》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编辑推荐奖、PopMatters年度最佳图书,入围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翁达杰奖和贝里·吉福德文学奖等。

译者:

林曳,本名郑俊婷,北京大学英语笔译硕士,通过CATTI英语一级笔译。希望能够诗意地栖居在翻译世界,“幽栖山林,曳尾涂中”,在隐逸平和的翻译日常中建构起精神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在广场生活
第二章 H.D.(1886—1961)
梅克伦堡广场44 号 1916 年2 月—1918 年3 月
第三章 多萝西·L. 塞耶斯(1893—1957)
梅克伦堡广场44 号 1920 年12 月—1921 年12 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喜欢,有喜欢的人物也有喜欢的故事
五位知识女性的群像式传记,空间和时间让她们相关联,性别让她们拥有共同的标签,从梅克伦堡广场出发,她们的人生在这里停留片刻,然后再度离开,留下历史的痕迹。作者弗朗西斯卡·韦德用这样的方式,以“她”为名书写历史,成为一部文学传记版的《时时刻刻》。
五位接近同一时期的女性的传记,其中最出名的是伍尔夫,但是其他女性也在自己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这是女性平等的第一个时期,但她们应该也想不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在做同样的争取
喜欢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写作,从比较深的层次理解女性主义,去构建女性独立的条件,可以想见未来的女性主义定一片美好。
一场发生在梅克伦堡广场的女性接力。作者的传记书写和译者的翻译水平都很棒,最喜欢简·哈里森和艾琳·鲍尔的那两章,无关男人和情爱牵扯时的女性故事真迷人。关注她们建造一间独属自己智识小屋的过程,而不是屋子里来过什么男人。当越来越多女性小屋竖立,自由讨论的广场与激发于其中的接力才拥有可能。
20世纪初的时候曾有五位女性学者、作家在梅克伦堡广场生活,记录在它被德军轰炸得粉碎成为废墟前的历史,追求着伍尔夫所提倡的“智识上的自由”,记载了作为女知识分子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 第一章《广场生活》展开的图景,映入眼帘的是久负盛名的尤利西斯书店、诗歌书店,以及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所有的人类智慧集会于此;还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阴影遗留下来的许多恶臭的观念,女性不被当作个体的人来看待,正如《名利场》萨克雷所言“臭名昭著”的地方,大片的育婴堂和贫民窟,是罪恶暴力的温床,催生推理小说作家多萝西以此为背景写下的侦探小说。 她们见证所处的时代,也记录所处的时代,以自己的力量走到梅克伦堡广场的中央,走到时代的前沿,她们并非狭隘之辈,敢于直面人生,摒弃旧世界,迎接新世界的到来,也真实的影响了后来的人。
女性强有力的空吋,展现了女性担当与勇敢。
实至如今,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每个女性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样才有话语权。
她们都出生于1882-1893年同一时代,同属于中产阶级,都曾租住在伦敦梅克伦堡广场,但她们彼此之间未曾有深度交流,却以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时代最强音。她们得前辈夏洛蒂·伦勃朗把诗寄给大诗人骚塞,得到这样的评价:文学不是女人的事情,女性根本没有写诗的天赋。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鼠目寸光,而是整个时代社会评判。如何破茧成蝶,到今日女性可以独立写作养活自己,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是经历了无数女性与命运的对抗换来的,致敬书中五位伟大的女性: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如你所愿,在自由路上奔放。
女孩子们会深受感触的一本书!很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