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的封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英] J.F.C.富勒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

9787514220131

评分

★★★★★
书籍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一本全面回顾二战历史的著作,它不仅讲述了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与战略部署,还深入探讨了各国领导人决策背后的逻辑及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冲突之一。
推荐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通过详尽的战役分析与战略探讨,为读者提供了对二战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战争中各个关键战役和战术的发展,还深入剖析了各国领导人决策背后的逻辑及其影响。无论是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军事爱好者
历史研究者
希望深入了解二战背景和关键事件的一般读者
对国际关系和政治决策感兴趣的学者
对于二战时期战略战术有兴趣的学生。
书籍脑图
目录
第1章 战争的背景
第1节 战争的直接起因
第2节 交战各国的目标
第3节 战略框架
第4节 战术理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前面还是讲战术战略 后面怎么就成了道德批判了 恶心的一比
去年买了这本在飞机高铁上消磨时间,有配图,还挺通俗的,作为外行人只能跟看历史书似的瞅个热闹,再深的门道就看不出来了。个人原因书里涉及到日本的部分画面感很强,不过内容归内容、认同归认同,读这类书时真没办法把对某一阵营某个国家的固有印象完全抛弃掉。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多少教训,反倒是一直玩着双标秀着操作。
主要着重于欧洲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描写较少。进入盟军反攻阶段就没什么意思了。
“一个英国老右翼的去年买表之作”
看地图真是费劲
富勒作为机械化战争论的奠基人,却出乎意料地反对使用飞机战略轰炸,作者认为二战后期的德累斯顿广岛长崎等无差别的战略轰炸都是蛮夷行为——从战术上看没必要,从战略上看适得其反。全书有些观点囿于时代略显过时,但最后一节探讨科学技术与战争的部分今天读来也很有启发。
二战三巨头里只有丘吉尔和罗斯福是巨头,斯大林独一档,是站在他们肩膀上的人
作者的分析很专业,但成书时间太早,描写都很简略。如果你对二战有一定了解,不太推荐这本书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