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问题的封面

中国问题

[英]伯特兰▪罗素

出版时间

2019-08-31

ISBN

97875146174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文明特色变得尤为重要。《中国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中国。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有深刻的见解,1920年受邀来华讲学,并与新文化运动者胡适等碰撞出学术火花。罗素博学多才,著有《中国问题》等作品,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译者田瑞雪,郑州大学管理学学士,一级翻译,勤奋笔耕,致力于文化交流。
推荐理由
《中国问题》一书基于罗素在中国讲学后的深刻洞察,全面分析了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中国问题,还反思了西方视角,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和中西文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西文明交流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学者
关注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公众人士
以及对哲学、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一 罗素的“中国问题”,中国之“罗素问题”(童世骏)
序二 中国人的确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储殷)
第一章 种种疑问
第二章 19世纪前的中国
第三章 中国和西方列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滤镜晕轮,不只没有技术,还没有思想,前者偷来了,后者仍是禁忌 谦逊的侧面是恐惧与奴役,文明已成,惜于角落 美国朋友,日本仇敌,舆论呢
在我贫乏的近代史阅读中,持论之平正盖未有过此书者。可咱们中国自己人或许还是应当有些激烈的血腥气和真诚的敢于承认当局者迷之限度的勇猛。对现在的我而言,对施特劳斯和钱穆的崇敬并不妨碍我期待这个民族进入现代性的三次或者三百次浪潮,并堕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价值虚无既可以是康德的效应,也可以是权力脚下蛆虫化的释老乡愿,我宁肯走向前者,它或许是唯一能看清的,或许是东方根本走不上的,但除了它和继续进行二百年的循环,配套的「dynamic zero-population」以及十几亿擅长内省和自我盘剥的温良蛆虫以外,我看不到第二条道路。对于那些大肆批判五四诸罪状的守成主义者,我的评价是,有朝一日你们能别再皇帝不急太监急,咱们庶或万一可济。
放在1920年去理解作者的看法,应该超过90%的中国人对中国事物的看法。
开卷引用庄子浑沌凿窍的故事,将中国拟为浑沌,试图阐述用西方一套为中国凿窍,现代文明开化而中国文明实亡。中国需要由中国人主动走出一条路子。 罗素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强,这本书更是写给西方人的,分析中国问题以思考如何挽救文明残缺的西方。 不过罗素对美国的滤镜实在是太强了,也是,美国当时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天下谁人不识君。
啊呀,罗素说了好多好话呀!
中国的问题是有目共睹且显而易见的,总那些别有居心的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可偏偏就有人又蠢又坏要去助长他们的气焰。
犀利 但很多对china的看法都加滤镜太深了 一百年过去了 很多问题不但没改善 反而更恶化了
一边看一边骄傲膨胀到不行,不过一低头看现实,立刻像气球放气一样扁塌塌。 罗素幸运在那样一个动荡时代遇到了一群青年中国 (那批人怕是中国知识分子界最特殊的 既博学中华传统文化又善于吸收学习西方)也可敬在 跳出西方中心论 更从现实层面剖析了中国各方面的问题 建议发展工业改革教育为重 不过中国之现状似乎是呈现一个背离的发展 国似壮大 然精神却瘪憋 这一俩年突然接触到了一点点我们传统上的思想 文化(不是教科书上不是目前浮躁社会的那些)愈发觉得那是很美很特别的 以前一直盯着国外看 却对这些宝贵的东西视而不见 可能文化断层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感每个人都脱离不了大时代环境的滚轮 国民性的表现侧重不一 一边对已失去深感遗憾一边也暗暗想着接下来要多看 能多一些了解
前几章像时评,中间谈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章节也平平。不过最后两三章很好,“中国问题”即自主实现现代化,学习西方但不依赖西方,模仿西方但要克服国家主义-帝国主义的弊病
“以自由之身追求科学艺术,建立更有效、更有效、更公平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将在全球发挥应有作用,将在人类急需之时带去一个崭新而希望”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