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的封面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

李鑫

出版时间

2012-12-01

ISBN

9787516117002

评分

★★★★★
书籍介绍

随着先秦时期各时段城址的不断发现、发掘和整理,有关先秦城址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而在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中,城址与城市始终被认为存在着紧密联系。目前,对先秦城市的研究其实着重于对先秦时期各时段城址的研究,因此在资料的选取上偏向于对考古学资料的使用和研究。而城址与城市虽然联系紧密,但毕竟含义不同。李鑫编著的《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借鉴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中的一些研究视角,并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这些理论方法的启发下,笔者以先秦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料选取上试图整合与先秦城市相关的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以期对先秦城市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关先秦城市的研究包罗广泛,笔者只是在“长时段”理论的启发下,选取了四个方面,即起源、分布、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和演变。本书第一章着力探讨了先秦城市起源的原动力问题,认为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经济交换中心的形成有关,并对其后龙山时代和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二章详细探究了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某些稳定关系,对商周时期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和选址原则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理论性阐释。第三章选取了商周城市形态的四个主要方面,即防御设施、政治性建筑、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对其进行了专题式论述,试图揭示出这四方面在长时段的结构性演变。第四章则从较新的视角对先秦时期城市的功能特征进行探讨,详细揭示和探究了先秦城市诸多功能特征中的两点主要特征,即集聚整合功能与制度变革功能。

纵观全篇,《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对上述诸问题的探讨都基本糅合了相关的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前辈学者较少关注的先秦城市的经济因素上,这也是本书的研究主线之一。从长时段看,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交换与先秦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尽管在先秦城市形态中,政治性建筑占据核心地位,且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在发展演变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烙印,但先秦城市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集政治、经济与军事为一体的复合形态则表明,中国早期城市在起源和发展中并非仅仅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而是集多种因素于一身的复杂集合体。以往学者对先秦城市单方面的研究是不够的,中国早期城市要想获得持续深人的研究,综合性的探讨是必然方向。本书也只是沿着这一路线进行了一番探索性工作,希望能对后来者提供一点点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目录
绪论
一 从长时段角度研究商周城市的意义
二 旧有研究成果述评
(一)先秦城市研究相关考古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模型精彩,全篇击节赞叹!
宗,庙,宫,市。知古可见今日
书里一个亮点是归纳四个方面的城市形态:防御设施,政治性建筑,手工业场所,市场。感觉套用城市用地分类里的S,A,M/W,B,一点违和也没有,只是少了住宅(肯定有)市政(到了古罗马才有)绿地(到处都有)而已,在规划学的角度反过来看历史,也是不错的想法。然后就是位于二三级台阶先诞生有交换商品功能的城市,另外商周城、市融合的观点,西方城市史里面也见过的
随便下单买到的神作。本书是西方新史学和中国传统史学的一种结合,水准及高,一方面是材料非常充实,作者研究范围不仅仅着眼于少数都城遗址,也关注到了一般的中小城市遗址的考古情况;另一方面本作也着重强调了城市的经济意义,强调城市的本质概念,与国内注重政治军事的基本思路不同,颇有建树。比较有趣的是,作者在书中对于传世文献和考古报告两种不同的途径得到的信息作了明确的分离,而且二者几乎不互相影响,不像一些学者用传世文献强行解读考古发现,令人感到舒适,其采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关于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的连接也颇为合理,令人信服。
内容较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