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人的本性的封面

论人的本性

[美]爱德华·O·威尔逊

出版时间

2015-09-01

ISBN

9787516620700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部著作首次出版后,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巨大辩论,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都卷入其中。赞同者称赞它是“一部最富刺激性、最具挑战性、最具启迪性的著作”,并荣获普利策奖;抨击者则认为他的观点荒谬之极甚至有滑向种族主义的危险。

作者认为:人的行为由遗传决定,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的基因不但决定了我们的生物形态,还帮助塑造了我们的本能,包括我们的社会性以及很多其他个体特征。

根据这个观点,作者进一步探究了人类行为的四个方面:攻击行为、性行为、利他行为和宗教行为。在他看来,攻击行为是人类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而形成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生物优势;性反应使人类家族成员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带来进化上的优势;利他行为在本质上与蜜蜂、白蚁等社会性昆虫一样,是通过基因的进化和发展而来的,其强度和频率随着亲属关系的疏远而急剧下降;宗教也具有先天的倾向性,是群体选择的进化基础。

作者将生物学带入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试图运用生物学原理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

目录
004年版序言 1
初版序言 11
第一章 困境 1
第二章 遗传 15
第三章 发育 5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979年的社会生物学著作在今天是否有些学理更新和科学实证方面的过时,我这外行对此深表怀疑,尤其是看到对于苏联数据的引用以及关于1980年代计算机发展的预估。
当代学术bug是决定论 各种本质论 其实难证伪
先天决定论的确有自己的依据,但是它能做的似乎只是溯源,面对文化和社会问题,如果人性只能从生物性中去找寻,那么解决的方案难道也就只能回到生物性?但是威尔逊的叙述有自己的浪漫,尤其是当他说每个人的身上带着千年人数万人的基因遗传的时候,个人的伟大和渺小似乎一下子都在眼前展开了。
虽然写于四十年前,但最后一章的观察仍然准确且感人至深。
所以,基因选择了每个人。
交付了什么?6个伦理规范的维度:免罚、求赏、认同、职责、契约、良心。也让我明白,生物学本质上也是经济学,投入和产出决定了这个社会每个人与彼此的关系,凡人都有慕强心理,不然一切关系都终将只是暂时的陪伴,如果你承受不了这种规则,那请多尝试去驾驭匹配规则!我的感受?一步让人有冲劲儿的生物学科普书
剽窃尼尔·盖曼的说法, 这是一本我看完不停大呼:“要是我写的,该有多好啊”的神作。 它来自威尔逊70年代的作品……
神作。揭示主要几种人性的遗传进化机制。可与《裸猿》结合看。作为70年代的著作,五十年后仍不过时,引入中国确实是太晚了。作者一个论断在国内具有政治危险性: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对人性的粗糙甚至严重错误的判断基础上。
好奇脸.jpg让我来看看谁又以什么方式讨论这个打架的问题? 失望脸.jpg结果就是没什么结论。 两句话说完这本书,遗传决定论+动物行为可作为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参考。 这两个观点很是不新鲜。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