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的封面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樟柯 著,万佳欢 编

出版时间

2017-02-01

ISBN

978751681296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贾樟柯,导演、制片人、作家。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入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目录
序言
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是我第一次读贾樟柯。这两年因为工作原因,从伯格曼开始一点点补电影课。这本《贾想》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绿色的皮面,像一个随身笔记本。贾樟柯在书里非常坦诚:“我仍然觉得,导演要广开言路,但归根结底电影仍然是独裁的艺术。”
贾樟柯的作品还没刷完,先读一读他的电影观念。他的电影里有一种粗砺感,这来源于生活的厚度和力量。他用镜头填补了中国电影关于县城的影像空白,以人文关怀记录时代的变迁,光凭这一点,中国电影史上就该有他的一席之地。希望他能坚持初心。
皮质封面手感很好,装帧很精致,当然内容也不错,说的比拍的还好
在我看来,贾樟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远高于影像,流畅、准确、深入,为他的电影不易被充分理解的思想性提供了漂亮而有力的补充。理想主义总是令人感动又信服,强调个体经验、个人书写的艺术观往往容易被误读为内向、自我甚至自私,背后却是强烈的外向的公共文化责任感。对臣服于商业逻辑的行业乃至社会的批判既犀利又真诚。最喜欢的几篇都是对谈,与孙健敏的、与蔡明亮的,还有《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读得心潮澎湃,甚至热血沸腾。
我觉得贾樟柯如果专门去做影评人的话,一定可以成为特别牛逼的影评人,带领中国影评走向世界的那种。不过那对他而言未免有些屈才。十年过去了,我想这个时代的中国和中国电影比起那个时候来变得更差了,贾樟柯自己也是。
有些片段读的我几欲落泪。
读他的文字比看他的电影还要享受。不知道他如何做到的
好看的
贾樟柯对当代中国电影现状的分析和讨论,值得深思。他对电影的观点也让人受益匪浅,仿佛是打开了一扇窗户。
@2020-01-29 22:08:00 @2022-01-18 22:32:56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