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单读16:新北京人的封面

单读16:新北京人

吴琦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

9787516816479

评分

★★★★★
书籍介绍
“必须要有一个开始写作的起点。一个地方。”——舍伍德·安德森 “你需要想象北京,北京会满足你的想象;即使它暂时没有你所想象的东西,它也会应着你的想象长出你所想象的东西。我们都从想象中来。”——西川 “在这个辽阔都市里,知道我的名字并能准确喊出它的人,不会超过十个。”——郭爽 “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我习惯了靠苦力谋生。”——范雨素 北京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没有人能够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一辑《单读》试图成为万千答案中的一种。我们邀请汉语写作者同题写作,提供一个切片、一些意见,试图捕捉到这座奇异之都里某些微妙、神秘、不为人知的氛围。 一座城市的故事,说到底都是人的故事。其中既包括那些左右时代的英雄豪杰,也包括那些生活在迁徙与沉默之中的大多数人,哪一种都不应该被忽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北京潜藏着世界历史转向、中国社会变迁全部的秘密。 正如《单读》特约作者西川所言,“一座幽灵与活人混居的城市比一座被行尸走肉占满的城市更抒情。”历史中的想象和幽灵会在这座城市复活,最真切的底层现实也会在这里显露。这些不同维度的故事层层叠叠,堆成一个复杂的织体,需要足够的历史知识、文学感受和日常经验,才能把它们从城墙中剥离,实现某种层面的理解与和解,同时留给未来无尽的阐释空间。 阿乙:江西瑞昌人,生于1976年。“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得主。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春天在哪里》,中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模范青年》,随笔集《寡人》、《阳光猛烈,万物显形》,近期出版长篇小说《早上九点叫醒我》。作品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颜歌:青年小说家。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收获》、《人民文学》、《作家》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至今出版《关河》、《异兽志》、《五月女王》等十一部作品(集)。2011—2012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完成个人第五部长篇小说《我们家》,小说在《收获》杂志2012年第五期发表,获得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奖。 文珍:中山大学金融本科,北京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方向硕士。发表小说散文若干,历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二届“西湖·新锐文学奖”等。出版小说集《十一味爱》、《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柒》。 李静睿:出生于四川自贡,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做八年法律记者,现专业写作。第二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北方大道》、《小城故事》、随笔集《愿你的道路漫长》、长篇小说《微小的命运》。 双雪涛:沈阳人,曾在银行工作多年,现自由写作。2011年小说处女作《翅鬼》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首度入围台北文学奖的大陆作家,后出版作品包括《聋哑时代》、《平原上的摩西》,近期有短篇小说集《飞行家》出版。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讲师。研究中古英语宗教诗及中世纪感官史,着重8-15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著有散文集《翡翠岛编年》。出版译作十一种,包括伊丽莎白·毕肖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西尔维亚·普拉斯《爱丽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好骨头》、保罗·奥斯特《隐者》等。获首届“书店文学奖”、“诗东西PEW评论奖”,曾任2014年都柏林市驻市译者、圣三一学院客席讲师。 王顷:画家,摄影师,1968年出生于河南,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在河南、大理、连州、台北、北京、香港多次举办个展。 李娟:籍贯四川乐至县,1979年出生于新疆奎屯,1999年开始写作。长期居住在新疆阿泰勒地区,与母亲、外婆等亲人一起,以开小卖部、做裁缝等为生,跟随放牧的哈萨克族人流转在广袤的北疆阿尔泰山区。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个人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非虚构长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天山文艺奖”等。 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英国小说家,生于伦敦,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皇家军事学院,后又前往德国慕尼黑和瑞士日内瓦学习语言。曾在路透社莫斯科记者站工作,后来回到英国从事金融和股票方面的工作。“二战”期间担任英国海军情报局局长的私人秘书,后来成为《太阳报》国际版经理。1952年,已经退役的弗莱明开始根据自己的间谍经验创作007系列小说,取得巨大的成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经久不衰。 刘子超:作家、译者、媒体人,198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德媒体使者、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著有旅行文学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获2015年“书店文学奖”。 云也退:作家,书评人,2013年“腾讯大家”年度致敬作家。近期有原创作品《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出版,并译有爱德华·萨义德《开端》、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等。 彭伦:编辑,加盟“99读书人”,著有图书《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译有图书《天才的编辑》、《我与兰登书屋:贝内特·瑟夫回忆录》等。 陆大鹏:英德译者,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 邹波:专栏作家。现居加拿大,曾任《经济观察报》设计总监、《生活》杂志采访部主任等职,出版有《书与画像》、《现实即弯路》等。 范晔:大学教师,译者,马尔克斯授权中文正式版《百年孤独》的译者,还译有西语诗人圣胡安·德拉·克鲁斯·塞尔努达、阿莱克桑德雷、希梅内斯等人的诗作,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小说等。 张定浩:笔名waits,1976年生于安徽,现供职于上海某杂志。著有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文论集《批评的准备》、译著《我:六次非演讲》等。2016年凭借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获首届“书店文学奖”。
目录
北京看着我
话题
北京出汗了
速干之都
钻进胡同里的美国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秦国喜剧》,想看完整版
早读单读16《新北京人》,好几个认识的作者,但诗歌一直选的不合口味。关于这期的城市与想象,历史与现实,可惜没有加入情境主义国际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和易轨理论,北京的变迁也正应验他的观点。
喜欢《我愿意学习发抖》
皮村文学组不巧成了历史的见证,其他内容养分不多,《单读》多是单独读读,乏善可陈。
本期《单读》的封面专题是“新北京人”,这样的主题在书中有着多重指向,既包括底层打工者眼中的北京郊区生活,也包括本地文化精英怀念的那个有着古韵的旧北京城,还涵盖了知识青年眼中的现代化北京,选择的文章都很耐读。而封面以外的其他文章,从主题、类型到内容都有着比较一致的风格,那就是具备比较丰厚底蕴的诗意与文艺。值得推荐。
序里面那两段路的时间的联想很妙 一种我从没想过的角度
非常不错的系列 喜欢这种碎片式的合集
整体选文比想象的有深度,皮村文学小组的作家们也很厉害。
这期选题非常好~看到了外来人口在大城市的酸甜苦辣~希望他们都可以在新的城市安居乐业~黄灿然的诗有几首感觉不错~《英国家庭史一瞥》真是颠覆三观!原来英国中世纪不仅可以体罚孩子,连把孩子打死都不犯法~真是骇人听闻~《致母亲书》也是城市化浪潮的产物~《文学开始的地方》提到巴黎这个文学之都,以及“在外乡,写故乡”,很有启发~
就陈嘉映的访谈读得痛快,其他的很一般。读陈的访谈想明白了精神世界到底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