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单读17:人的困境的封面

单读17:人的困境

吴琦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06-01

ISBN

9787516818343

评分

★★★★★
书籍介绍
★集结梁鸿、淡豹、戴潍娜、张定浩、李霄峰、陈楸帆 ★讲述青年时代的痛与爱 ★独家发布蒯乐昊小说处女作,首次推出兰斯顿·休斯诗选 ★跨越国别、族裔和时代,审视个体的生存处境,关注普遍的生存困境 这一辑《单读》讨论困境,结果我们发现许多答案最后都关乎勇气。我想这回答了前面说的,阅读到底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很可能到最后,如果日常生活还有记忆,只会留下那些别样的生命态度。因为他们活得与你不同。 云也退评奥威尔,说“奥威尔征收恐惧,熔炼成克服恐惧的力量”。诗人戴潍娜的演讲辞,“疼痛才是身体的重量,最初的人类一定是在劳动与疼痛的双重经验中成长为人”。孔亚雷介绍詹姆斯·索特的小说,“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人伟大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高贵,同时又更为简朴的什么。那就是勇气。那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那是完全投入并创造自我的勇气”。柏琳写圣彼得堡之旅,所有的作家、诗人都在虚空中向她大声私语,其中就有马雅可夫斯基:“你孤身一人,时常愤愤不平,急切地催促着命运,你知道,很快你就会快乐满足地投入到自己伟大的战斗中。”困境只是一种关于人与世界相对关系的知识,能够穿透它的,才是人的教益。所谓内在的危机——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这危机是永恒的,从别人一再的对它的描述中,你会得到某种分担,甚至也开始认识、辨别和描述它,它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来病史》、《后人类时代》等。 戴潍娜,诗人,青年学者。毕业于牛津大学。荣获2014中国·星星诗歌奖年度大学生诗人;2014现代青年年度十大诗人。2017太平洋国际诗歌奖年度诗人。出版诗集《我的降落伞坏了》、《灵魂体操》、《面盾》等。翻译有《天鹅绒监狱》等。2016年自编自导戏剧《侵犯》。主编诗歌Mook《光年》。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淡豹,女作家,1984年生于哈尔滨。 李霄峰,电影导演,2016-2017年完成第二部导演作品《追·踪》,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金智奭奖提名,入围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竞赛单元、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单元、瑞典哥德堡国际电影节“中国往事”单元。2014年执导的处女作《少女哪吒》,获第51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与最佳改编剧本两项提名,入围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竞赛单元,受邀成为俄罗斯萨哈林电影节开幕电影,获英国使馆颁发“最佳女性主义电影奖”。2012年出版个人文集《失败者之歌》。2007年与张元合作编剧并主演电影《达达》,入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03年参与陆川电影《可可西里》制作。1999年—2002年从事影评写作。 张定浩,1976年生于安徽,现居上海。出版作品有文论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爱欲与哀矜》,《职业的和业余的小说家》,《一种真实》,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作品《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小说集《神圣家族》。2017年11月出版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获“2017年度凤凰网年度好书”等。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海峡两岸和香港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 伊格言,1977年生。小说家、诗人、电视读书节目主讲人。2012年被《联合文学》杂志评选为“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著有《噬梦人》,《零地点》,《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访糖果阿姨》,《瓮中人》,《幻事录:伊格言的现代小说经典十六讲》等。《零地点》日译本2017年由日本白水社出版。曾获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联合文学》杂志2010年年度之书,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自由时报》林荣三文学奖,台湾十大潜力人物等;并入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等。 王轶庶,生于70年代,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为媒体工作者。作为摄影师,在中国艺术摄影领域深耕超过十五年。2007年其作品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收藏。他还是2010年度玛格南图片社基金获得者。有收藏家认为他是为数极少的具有天赋的摄影师。曾在中间美术馆、CIPA画廊、C14等空间举办展览。 蒯乐昊,1979年出生,媒体人,业余画画自娱,现居南京。 柏琳,原《新京报·书评周刊》资深记者,编辑,现为书评人,独立记者。从理论语言学中叛逃,在文学里瞎打误撞。 休斯,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家,以诗歌著称,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1926年,他的第一部诗集《萎靡的布鲁斯》出版,一举奠定其哈莱姆文艺复兴核心人物的地位。休斯继承的是惠特曼、林赛和桑德堡的传统,灵感几乎全部来源于非裔美国人文化的声音、节奏和意义:宗教、民间传说、语言—以及囊括所有这一切的音乐,“全心投身于一个被严重的种族偏见和冲突所分裂的国家的文化中。” 凌越,原名凌胜强,安徽铜陵人,现在广东警官学院任教。诗人,评论家,译者。著有诗集《尘世之歌》,评论集《寂寞者的观察》,和梁嘉莹合译《匙河集》、《兰斯顿·休斯诗选》等。 云也退,生于上海,自由作家、书评人、译者,开文化专栏,写相声剧本,出过四个思想传记类译作(《加缪和萨特》、《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开端》等),2017年出版了首部原创作品《自由与爱之地》。 孔亚雷,1975年生,写作,翻译,著有长篇小说《不失者》,短篇小说集《火山旅馆》,译有保罗·奥斯特长篇小说《幻影书》,莱昂纳德·科恩诗文集《渴望之书》,杰夫·戴尔《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等。曾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短篇小说,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荷等国文字。2013年获第四届西湖中国新锐小说奖,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提名奖。他住在莫干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 吴瑶,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公共政策硕士,长期关注外交、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翻书党,冷知识爱好者。
目录
几乎还有记忆
话题
我的青年时代 ——一代人的痛与爱
访谈
我想我是个贪婪的人 ——葛亮专访伊格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如你想象中那样去生活。
陈楸帆送我一本,翻了翻:)
在意识干瘪时读到这期,专题的六篇演讲带给我丰沛而温暖的冲击,这么说不是因为主题,而是他们(同代人)的态度,诚恳、袒露但是饱含尊严,是某种在时代中逆流而居的意志,陈楸帆说的愉悦、专注以及意义,戴潍娜说的选择哪种传统就是选择哪种未来,淡豹说的实践之善与自我叙事,李霄峰引福楼拜的显示艺术隐藏艺术家,张定浩总结的了解写作对象的爱欲,以及梁鸿“不是因为你书写了别人的生活就一定要背负这样的生活,而是因为我始终不愿意承认,我面对的是如此真切的遗忘,即使我写了他们,我仍然遗忘了那样的生活”。后面的三篇文学评论,休斯、奥威尔、索特分别展现了三种对待时代的态度,入世、冷眼和无视,而这都涉及发明/创造自我的问题。无论虚构与否一个作者都在文字中创造自己,有时只是一个比喻“城市粉红的天空如同海洋贝壳泛着珠光的内壁”。
我想做一个不被打断的人 好棒!然鹅访谈那段我还是云里雾里,太深奥了
以后真的不会再买杂志书了。讲真,数字媒体时代,单篇精品文章比厚厚一本杂志书的传播要大得多。书中有几篇还行,但整本书也就是买了就放着的存在。
不知道如何界定这个作品啊……访谈 小说 诗歌 第一次见到出现在同一本书里 吴老师的前言很好的 整体3.5吧
演讲有点水 书评还凑合 空置房的小说很棒
已读。没味道,无趣,轻薄,可惜了这个题目,如噱头一般。202205230523-eB。
在一段喧闹的日子里让自己静下来
看这本书是因为淡豹的演讲。谢谢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蒯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