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泥足巨人的封面

泥足巨人

[美] 戴维·格兰茨

出版时间

2018-07-12

ISBN

9787516819838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通过介绍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联红军的建设情况,军事历史学家戴维·格兰茨在本书中有力地反驳了西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苏德战争爆发原因与责任的错误说法。

著者:戴维·M. 格兰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于M国纽约州,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M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

译者:孙渤,1973年生,山东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高工职称,曾从事家用电器研发、品管和企业管理,199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集体二等奖。现居广东。军事历史爱好者,业余时间长期研究苏德战争史等领域的文章和书籍。

目录
序:以史为鉴,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译者序
前言
导言
1. 红军概况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像读过了。。。
一樣,可讀性不高,但做為資料卻是“巨人的肩膀”。作者寫本書是針對“蘇聯是否曾想在41年對德先制攻擊”的論爭做回應,而同時也了答覆了“為何史達林無視各種即將開戰的現象堅持不會被攻擊”。確實,蘇聯隨著國際局勢已經開始在備戰,但它的擴張與動員速度,是其社會跟工業經濟無法負荷的,加上「大清洗」嚴重傷害了紅軍的骨幹,這些要恢復至少要五年以上。深知這點的史達林評估至少42年夏天之前都無法跟久經沙場的德軍抗衡,所以才努力地避免讓希特勒想對他動手,更遑論“先制攻擊”,無論這是多一廂情願。至於德國,儘管情報有很多缺失,但它們確實已經發現巨人正在覺醒,如果非要一戰的話,趁早下手是“正確”的,因為一旦等紅軍改革完後,它將會是一股可怕的軍事機器。
从巴别尔笔下的苏波战争就可看出有多糟糕
书是好书,翻译的也很用心。格兰茨上校在本书中解释了为何拥有庞大兵力和技术兵器的苏军在战争初期为一败涂地,这不是一句大清洗能够解释的,整个苏军高层(包括被清洗的和没被清洗)的都要为1930年代苏军建设的混乱和冒进负责。PS:短评区败犬の哀嚎也是一景。
读过格兰茨的二战史著作都熟悉他那种独一无二的硬核式写作风格:纯技术流,数据多分析多,不太注重可读性,这本比另一部更赫赫有名的“巨人的碰撞”其实更好,因为这种苏军全面解析著作没什么叙事性,都是外科手术式细致入微的冷静分析,更适合格兰茨的冷硬学术风格,老爷子对苏联军事史的熟稔程度简直令人惊讶!在第三章“士兵”的相关论述中,甚至明显看出格上校对前苏联的一片炽热之情,朴实而真切的描述令人动容。PS:40年代初的苏联工业实力和军事水平确实超过中国百倍,随便一个集团军火炮竟有3000门(相当于整个民国火炮总数50%),难怪张学良蒋介石当年都对苏联援助翘首以盼
“通过介绍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联红军的建设情况,军事历史学家戴维·格兰茨在本书中有力地反驳了西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苏德战争爆发原因与责任的错误说法。”
三星半
且不论其他章节,写情报的最后一章问题挺多的,让人对整本书的可靠性心存怀疑。
其实翻来覆去的就是苏军扩张的速度太快,其他的跟不上。军人就是军人,面太窄,苏军背后的体制问题社会问题都接触不到,感觉书买亏了,不过13块钱也就算了……
没有想通这本书的评分这么高,虽然,它的确是一本不错的书。 有一个问题这本书提出来了,就是斯大林苏联对战争的准备这么混乱糟糕,有时甚至愚蠢,而且,他在战争爆发前三四年杀了这么多将军和骨干,为什么到最后他仍然能够赢得战争? 这本书好像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苏联社会几乎无与伦比的动员能力,以及他们不把人当人而只当作战争机器的态度…… 这大概是斯大林苏联能够赢得战争的主要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