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一个民族的远航的封面

一个民族的远航

关河五十州

出版时间

2022-07-29

ISBN

9787516922699

评分

★★★★★
书籍介绍

鸦片战争令中国朝野受到巨大震撼,在国难和家境窘迫的双重压力下,广东香山人容闳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第一个就读并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容闳回国后,面对残败的山河,立志通过对外学习来改变民族的现状和未来。容闳的伟大设想得到了洋务派曾国藩、李 鸿章的支持,在曾李的推动下,清廷启动了幼童赴美留学计划,幼童成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容闳作为留学计划的负责人,主持和参与了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可惜的是由于受到顽固守旧派的阻挠,留学幼童尚未完全结束学业,即被强制回国。

幼童们回国之初,受到严重歧视,被描绘成中了“洋毒”的国家叛徒,但他们选择了默默承受,同时不放过一切可以证明自己对祖国坚贞不渝的机会:中法马尾海战,幼童们的船舰击中法国旗舰,并创造了法国海军唯一的阵亡纪录;中日甲午战争,幼童出身的“济运”舰帮带沈寿昌临危受命,血洒当场,第一个为国捐躯。

甲午战争的失败,将中国再次逼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容闳几番设法,终究回天无力,最后被迫离开故国。容闳所悉心培养的幼童们也并未放弃振兴民族的努力,除了投身实业兴国、技术兴国的詹天佑、钟文耀等人外,这一群体还涌现了唐绍仪、梁诚等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作为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经历了晚清外交、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北伐等重大事件,虽然在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中起起伏伏,个人命运也经受了极大考验,但救亡图存,慷慨求索的初心始终不变,并争相以自己瘦弱的肩膀,背负起了一个个沉重的使命。

编辑推荐

◎20人入读耶鲁大学、8人入读麻省理工、3人入读哥伦比亚大学、1人入读哈佛大学。

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总理1人;

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中日、中法两次海战中,有7名留美幼童慷慨捐躯。。

◎容闳,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钟文耀,耶鲁大学划艇队队长、沪宁铁路局局长

吴应科,定远舰作战参谋

唐绍仪,中国最早的外交官、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

黄季良,“扬武”号枪炮官,马尾海战中殉国

梁诚,驻美公使、通过美国总统争取到庚子款退款

陈金揆,致远号帮带兼大副,与邓世昌同时殉国

沈寿昌,“济运”舰帮带兼大副,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

◎他是耶鲁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怀松柏之志、赤子之心回国,立志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

他持科教兴国、教育救国的前瞻理念和变革精神,首倡、策划、促成和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代官费留美学生的派遣。

他是中国百年激荡近代史的见证,亲历和目睹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他是英国领事感叹的“中国少年”,是曾国藩眼中的“将才”,被康有为和梁启超尊为“纯老”,是孙中山敬重的“政治改革派力量中众望所归的领袖”,是留美幼童心中的亲人和恩师。

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近代史。他就是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他是留学先驱,从广东南屏走了出去,到达大洋彼岸的新大陆,是第一个就读并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人。

他设计和促成了晚清第一次官派留美幼童计划;他受曾国藩之托,从美国购入世界一流的机器,以这批机器为主,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机器制造厂。

他提出设想办一个国家银行,帮助国家在战后尽快复苏经济;他甚至提出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在职业经理人下面,再嫁接“植柳计划”,将留美幼童和其它留学生派去做外国职业经理人的助手。

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为再造“少年中国”殚精竭虑,他是一位实干家,创造了中国当年许多个第一。他身上既保留着东方人的坚忍,又具备西方式的明智。

他在乱世大变局中,以理想主义的执着、清明的头脑和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地维系着理想的不失。

他就是容闳。中国近代史上“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是最早的远航者,是文明的探路人,是近代中国寻梦人。

◎知名设计师操刀设计,双封面特种纸,内文双色插图雅致纸,典雅大气。

关河五十州,畅销历史纪实作家。作品立论客观严谨,史学基础扎实,擅长口述史料。

代表作品:《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虎部队》《张作霖大传》《康熙大帝》《雍正大传》《乾隆王朝》、“日本大败局”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等。

目录
第一章 奇异新世界
魔法学校 / 003
新大陆 / 007
插柳 / 010
第二章 逆风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从19世纪40年代容闳等三人出国学习,到19世纪70年代四批官方资助的留美幼童项目。我们看到了中国近代在教育文化领域的艰难起步过程。留美幼童项目的草草收场或许这正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为,洋务派之所以倡导办洋务,是想在保持封建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衰败的清王朝统治。而容闳提出的幼童赴美,是希望培养出一批掌握西方近代科技知识,让中国走向文明富强的精英。任何社会变革,新旧势力都会经历一番厮杀。容闳对于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性,或许不在于带出了一批留学生,而在于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开出一味药方,这就是以教育改变社会。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为封闭的近代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自救富强,并最终重拾民族和国家自信的大门。
回看容闳,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性,或许不在于带出了一批留学生,而在于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开出一味药方,这就是以教育改变社会。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为封闭的近代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自救富强,并最终重拾民族和国家自信的大门。
巨好看!!!!!!
“星星之火燎过荒原,民族觉醒始于少年”是印在书封上的一句话,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句话。140多年以前,这些少年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年轻的国家,在那里他们学习先进的文化,也看到了世界的格局与变化,他们掌握西人擅长之技后,帮助中国渐图自强。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
这是一段我不了解的历史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作者发掘出来辛苦了…
垃圾。不得要领的比喻,毫无意义的抒情,有效信息顶天十分之一,事件因果、转折、关联、契机啥也没说清楚,还得从一堆废话中艰难扒拉有效信息。全书最有价值的内容是插图。白瞎了这么好一个书名。
以往关河五十州先生的书聚焦在近代军阀,将军和历史事件,这部书聚焦了一个群体,以容闳 唐绍仪和詹天佑为代表留学生群体,以国家振兴为己任,以改变积贫积弱的国家为目的,殚精竭虑的工作,以宏大的视角描述留学生群体在清末民初沉沉浮浮,看完热血沸腾。书中作者通过年代叙事,并有很多有意思的见解,能启发思考。此外,该书的部分老照片较为少见,清晰,说明作者在配图上是下足了功夫
真诚的热爱历经多少摧残,所有人都欠他们一句感谢。
想想现在对留学的妖魔化已经快到回到当年了,历史的韵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