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爬梳《浮士德》百年汉译各译本(大陆九个,台湾一个)基础上的一次新译新解,对郭沫若、绿原等译本有借鉴、有纠谬、有补漏,是对全书和全剧情节予以解说的解读本。
译解者在其18万字的60个题解、626个注释中,首次援引了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近70条对《浮士德》的解读,由此可以知晓《浮士德》为什么是“绝对哲学悲剧”,为什么是辩证法的形象教科书,为什么是未来“自由的、人的世界观的前阶”,可以知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歌德思想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感,或许就是我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浮士德》情有独钟的集体情结。
译解者还从不同的《浮士德》版本、歌德本人绘画、舞台剧照里精选了40余幅不同风格的插图和照片,并配以必要的说明文字。
姜铮,学者、教授、报刊人。1940年生于长春,1960—1966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外文系、中文系。因其论文与专著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德国歌德学院授予其一年留德奖学金,并成为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学者、德国古典文学时期魏玛基金会(SWK)及其研究促进协会(FFO)资助学者和客座研究员,曾受著名德国汉学家W·顾斌教授邀请,由国家教委派出,作为中德政府间互换的合作研究教授,赴波恩大学做中德文学比较研究。在魏玛的歌德国家博物馆、歌德席勒档案馆、安娜·阿玛利亚图书馆研究期间,曾对国际学界作《中国现代作家与歌德,兼谈〈浮士德〉的泛神论》专场报告,并曾追踪歌德生活足迹感受歌德。
主要著作:学术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郭沫若研究,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和歌德研究,中国当代电影和当代作家研究。影响研究专著《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郭沫若与歌德》作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