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封面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美] 乔治·莱考夫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519221980

评分

★★★★★
书籍介绍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第一册“超越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 “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生成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曾任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

1972 年起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语言学系。其代表性著作有《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与马克·约翰逊合著,1980)、《女人、火与危险事物:范畴显示的心智》(1987)、《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与马克·约翰逊合著,1999)。莱考夫 2004 年4 月在北京高校的系列讲座内容,汇编成《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2007)出版。

目录
第一册 超越机器的心智
第一部分 范畴与认知模式
第二部分 哲学的启示
第二册 实例研究
第一章实例研究一:ANGER(愤怒)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把“罗素”译成“拉塞尔”,译者真的是书简介里说的“哲学家”么?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3336.Women_Fire_and_Dangerous_Things?ac=1&from_search=true
提供一种思考认知与心智的思路。生切进来,感觉有点涩,可能需要二次阅读。装帧思路很好,软的,因为太厚,拆成两本。不过封面设计太奇怪了。
翻过
二十一世纪的马赫版康德主义:认知语言学——认知科学。
还可以 翻译扣一分
译注太秀了,不要看译注,在蠢人身上浪费时间,书是好书。
感谢这本书,我完全读不懂。我现在很庆幸我没有走学术这条路,因为我实在不是这块料,只能当个业余爱好者。(给五星是因为发现一个有趣的素材,或许以后当老师可以用上。)
补标
主要译者还曾经学术抄袭被人发文批评过。。。 令人一言难尽翻译和令人一言难尽的团队。。。 参见:张红深.模糊语言研究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剖析《试论中国模糊语义学研究现状》一文存在的学术伦理问题[J].外语研究,2009(0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