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的封面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

[英]约翰•鲍尔比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519232818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二卷。本书主要探讨了婴幼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分离的种种情况对其造成的影响。亲子之间的分离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离的时间长短、分离期间是否有稳定的替代照顾者以及母亲的态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鲍尔比认为,某些形式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要么是由于剥夺了母亲的照顾,要么是由于幼儿与母亲人物的关系存在断裂点。母亲人物的存在或者缺失本身对于决定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了解四种依恋类型,让孩子形成安全依恋。

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名人推荐: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研究关注母婴分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让中国的父母重视儿童的早期养育,也期待这套书中的理念能够推动中国研究,能向大众普及相关的科学育儿的理念,增加大家对婴儿以及对母婴关系的理解。

——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讲师

阅读鲍尔比的系列书籍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义,虽然分离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显得稀松平常。

——施琪嘉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约翰•鲍尔比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

目录
第一部分
安全焦虑与困扰
第一章人类悲伤的原型 002
第二章分离与丧失在精神病理学中的地位 026
第三章母亲在场或者母亲不在场时的行为表现:人类 03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情绪part2
好枯燥啊几乎全是理论报告。关于怎么办的阐述的非常少,只是说明了一些案例情况而已。
2022-8-25进度100%,耗时9小时37分。 2022-8-22进度35%。 争取月底前看完3部曲,
依恋可得性的不确定产生焦虑,焦虑反过来对依恋对象产生敌意,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恐惧与攻击性行为则是面临压力时两种不同的策略,并且界限不那么分明。 大部分的父母,无意识地重复自己父母的养育方法,对待孩子,要超出自己的自身经历与我执,才能给予她最好的自己
在成人身上发现的每一种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其实都是效仿生命阶段中一些正常且健康的人格结构形式。这些人格结构通常形成于生命最初的几年,甚至是最初的几个月中。为了与这种假定保持一致,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机制,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一种儿童时期的健康特征可能后续发展成为个体在之后生命中人格障碍的某种表现形式的特点。
没讲清楚,不是科普读物
入门第一本
二刷。很棒很“前沿”,尤其喜欢Bowlby对“依赖”的去污名化
确实质量蛮不错的一套书 精神分析 每次回溯童年经验与相处模式 都是一次自我疗愈的旅程 部分案例或实验略显冗长
很多实验和理论,不适合当作通俗读物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