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开拓性著作,《肉身哲学》可能改变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看法。人类意指何物?知识何以获取?道德源于何处?向来为西方哲学之中心论题。以往哲学家的一些共识——通过内省而了解其心智、理性具有离身性和普遍性、对世界的思考大多为非隐喻义,如今却遭遇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质疑。认知无意识、心智亲身性、隐喻性思维成为本书的主题。一方面,对心智、真实、时间、原因、自我、道德等概念逐一检讨;一方面,揭示以往哲学其思维模式背后的隐喻结构。本书的旨趣,就在于建构肉身哲学。
具体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来自认知科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方法。
第二部分,我们研究认知科学的基本哲学理念。使用认知方法分析从事任何哲学研究都必须提出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时间、事件、因果、心智、自我以及道德。
第三部分,我们着手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研究哲学本身。我们将这些分析方法用于哲学史上各重要时期的学说研究——古希腊自然本元学(metaphysics)[1],包括前苏格拉底学派(pre- 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学说;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心智理论与启蒙运动时期的官能心理学;康德的道德理论以及解析哲学。我们认为,认知科学的方法为这些宏伟的知识殿堂带来了崭新的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哲学观念以及解释它们。尽管这些哲学之间存在根本差异,但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都以为,它们各自似乎是凭直觉获得的。我们还会涉及这些哲学遗留给当代哲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尤其是英美解析哲学、乔姆斯基语言学,以及使用在经济与外交政策中的理性行为者模型(rational-actor model)。
最后,在第四部分,对我们在探究人类是什么以及人类生存条件这一过程中的受益加以总结。
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门力求不断砥砺的哲学。基于亲身心智的实证了解的哲学视角,就是一门肉身形式的哲学(philosophy in the flesh),就是一门解释“我们主要为何,又能为何”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