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为权利而斗争的封面

为权利而斗争

鲁道夫·冯·耶林

出版时间

2019-03-31

ISBN

978751973254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权利意识逐渐觉醒,但权利的获得与维护并非易事。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权利斗争的复杂性和必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权利的价值,以及如何在面对不公时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作者简介
鲁道夫·冯·耶林,德国著名法学家,1818年出生于德国奥利西。他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教于多所德国大学,专注于罗马法研究。他著作丰富,代表作有《罗马法的精神》等。译者刘权,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涵盖数字经济与法治,在多个期刊和媒体发表作品,曾获多项法学奖项。
推荐理由
《为权利而斗争》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法权的概念与实践,强调了权利斗争的重要性以及权利与道德、社会义务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通过对财产权、名誉权等权利的讨论,揭示了权利在人格维护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此外,书中还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权利的态度,以及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这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法律的本质,更能启发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地为权利而斗争。
适合哪些人读
适合对法学、人权、道德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对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感兴趣的学者和专业人士
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提升权利意识、勇敢维护自身权益的普通民众。
用户评论
对于我这样一个非法学专业的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有着很好的对于争取权利、树立正确权利观的教育意义。
天平与宝剑
全文就是德国人非常擅长的那种抽象理论论证,眼睛看进去了脑子要转转才能理解的那种。书的编排非常啰嗦,序二是对论文的摘录和提炼分析,然后是正文,然后是正文脱胎而来的演讲稿本身,三者就这样把作者理念在一百多页里重复了三遍……然而看到最后唯一能留下的思想可能就是书名本身了吧。
文本4颗⭐,对当代的现实意义+1⭐(国人,至少法学院学生应该人手一本!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践!书斋中的法学家总是不足且缺乏生命活力的) 摒弃概念法学派忽视实践的传统,将实践作为法律的大旗与生命源泉。将为权利而斗争绑定于个人的利益上,同时为了消解仅仅作为计算利益的权衡取舍,又将侵权行为与伤害人格绑定,使斗争成为一项不得不为的道德义务;然后通过论述主观权利与客观法律的相互依附关系,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联结。再提出法感的概念,也就是正义感以及为权利斗争的热情,将其与民族精神国家利益相结合,最终强调了权利斗争对国家国民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当时德意志的法律缺陷。 确乎是激情澎湃,却没有真正建立一个系统,当然作为演讲稿也不应该强求。雷磊的序言,有理清思路但存在学术化用语冗杂而根本不精简的缺点,实属减分点。
和《论犯罪与刑罚》一样 都是应然的常识
振聋发聩 耶林的法感理论让我热血澎湃,一个健全人的法感,应当有敏感性与执行力。 在法感的作用下,人在面对权利侵害时,追求的不单单是财产价值,因为受侵害的不只是客观唯物的利益,而更包括了人格尊严,也即人存在基础。 在此逻辑下,人为权利斗争是保全个人的利益,是个人的义务。更进一步,在人放弃权利斗争时,他们也纵容了侵权行为,从而侵害了社会国家的利益,故而,维持权利是个人对国民的义务。 耶林的权利斗争主张在当代亦有鲜明的意义。
刘老师的译本更适合学法的同学阅读。虽然个人不赞同“法感”这个先验概念,但不影响这部雄辩力作的光辉影响着我。
许为现代公民必读书
“权利的本质在于行动,就如同流动的空气对于火焰一样,行动的自由在于法感,所以禁止或扼杀行动的自由,意味着不让法感呼吸。” 深感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理论,非常类似于政治哲学中,强调积极行动与参与的共和主义,以及“本原的积极自由”观。
法律和正义在一个国家成长发育,不仅仅是通过法官长久地坐在其椅子上待命,警察局派出密探,而且是每一个人必须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一个人有使命和义务,当任意妄为和无法无天的九头蛇(Hydra)敢于出洞时,就踩扁它的头。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