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斯大林的战争的封面

斯大林的战争

[英]杰弗里·罗伯茨 (Geofrey Roberts)

出版时间

2018-05-31

ISBN

9787520100311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是对斯大林在其最重要的一段生涯中的军政领袖作用的易引发争议的重估。

☆对有些人来说

唯一可以接受的斯大林的形象是邪恶的独裁者

他带给世界的只有苦难

【内容简介】

《斯大林的战争》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观点】

①斯大林是个作用很大也非常成功的战争领袖;

②丘吉尔、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罗斯福,他们作为军事领袖都是可以替代的,唯

独斯大林不可以;

③斯大林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也曾努力重新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④“去斯大林化”的过程在斯大林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了。

······

【本书获誉】

“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了有力的辩护,但也对斯大林及其追随者作了我们有过的最好的描述之一。”

——理查德•奥弗里,《文学评论》(英国)

“这本书对苏联独裁者作了惊人的辩护……它会引发热烈的争论,是任何对斯大林及其时代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BBC历史杂志》

“这是对成为全世界领袖时的苏联独裁者的极为出色的修正论分析。”

——凯文•迈尔斯,《爱尔兰独立报》

目录
第一章 导言:战争中的斯大林
第二章 邪恶同盟: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条约
第三章 大错觉:斯大林与1941年6月22日
第四章 毁灭战:斯大林与希特勒的对决
第五章 在斯大林格勒与库尔斯克的胜利: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是一本内容清晰(除了插图图例有点看不懂)翻译也不错的历史学著作。第一章导言客观地描述了一个形象复杂的斯大林,第二至第五章按照战前、开战、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的顺序,拿捏住关键的节点描述了战争的整体进程,第六章主要讲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各自的战后构想与彼此之间的博弈。罗伯茨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斯大林,他既不是个人崇拜模式下和他自我标榜的那个救世主、天降伟人,也不是其后继者(包括但不限于赫鲁晓夫)和西方所批评的那个残忍无度、昏庸无能的独裁暴君。斯大林的独裁固然是可怕的,苏共完全沦为了他实现目的(不一定是个人的)的工具,但如果没有他的领导,苏联可能会被德国征服,或至少为胜利付出更大代价。而同盟国只不过是从各自利益出发的秉持成王败寇原则的集团罢了。不足的是,书中有数据错误。
如果抛开意识形态,单挑出卫国战争和冷战初期的这些片段来,斯大林确实没有那么恶魔。打仗本来就是独裁者的强项。 强加的道德评判不多,但剪裁太目的了。
3.5。 讲述从二战开始,斯大林的抵抗,到战后三巨头瓜分世界,最后冷战,其实还是捕捉到了很多信息。两个意识形态的对立,虽然说斯大林是想着和平共处,可是谁会信呢,你想掐死我,我想灭了你。最可笑的就是都那么无耻,先是研究在其他国家的份额占比,后来又想着把大连变成公共港口,太不要脸了。 斯大林或者说苏联,确实在二战中消灭希特勒贡献了很大部分的力量。
基本上是对二战苏德战线的梳理吧,包含对当时美英苏关系的解读。当作历史科普看吧,看完之后对各种条约战争历史事件有了大致的了解(原谅我是个历史盲)。其中有些作者个人对斯大林的评价,持保留意见。
虽然文笔冷静,笔调克制,但总体看这还是一部很明显为斯大林辩护和洗白的历史著作,对斯大林在整个二战中的评价相当高,对历年来Stalin受到的抨击之词都逐一加以辩驳,这应该是西方史学著作中对斯大林最褒扬的一本书了。不过,读过格兰茨那种超硬核的苏德战场历史巨著之后,再读这种通俗畅销书实在有些难以适应,总觉得有点肤浅,令人耳目一新的干货比较少,在信息量和史论的深刻性方面都跟格兰茨差远了,在汗牛充栋的英美二战历史著作中,这本最多就是中游水准
斯大林不是什么从不犯错的军事天才,而是一个巨人,一个会犯错、会失误、会有认知局限,但能迅速调整方向,带领庞大的国家从失败中站起来,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巨人。
对一个历史伟人最中肯的评价,就是来自于那个时代同等级别的其他伟人。统治性的资本主义集团都要委身求助,与一个饱经二战沧桑的远东国家三分天下,也只有这位独裁者,战前两年的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弥补了诸多策略上的失误及几次战役的惨败。冷战开端的被动,是斯大林无法解决的难题,过度追求和平共处无异于自挖坟墓,这一点希特勒看的更明白。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如此之狭小,就证明它的威慑力之强大,列宁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就很难发生。斯大林战后对内的清洗像是历朝历代的必修课,只是更像1984里的老大哥,让人绝望地接受而不是消失。全书围绕着二战及冷战的外交决策,却未提及三十年代那次大清洗,那次内忧又是如何塑造这位初出茅庐的统治者?
历史法庭的陪审员需要检查所有的证据,当然也包括辩方的,这与意识形态无关。
作者还是比较客观的写斯大林在二战中的表现,以后冷战中的形象,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斯大林,也写出了斯大林的将军们在个人崇拜下跪舔斯大林,斯大林把他们当下属一样的训斥、只能当听话的奴才,如果不听话就直接放到古拉格了!斯大林的政治手腕残酷无情,但是对国际关系又比较的务实和妥协,如果希特勒没有锤他,历史将会重新改写了!
一本展现以斯大林个人视角探查1939至1953年之间的风云变幻。 (尽管文章的大头还是介绍二战的苏联卫国战争和冷战序幕之时的国际关系) 总体上来说,本书“两优一缺”: 优: ①本书运用众多的斯大林原话,作为一手素材进行分析,而没有跳过其直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读者们可以感受到斯大林的多个层面; ②条理明确,论述清晰。本书的章节大体时间为轴,却没有拘泥于此,从逻辑角度分层,探讨斯大林种种决策的前因后果。 缺:尽管本书在开头中说到我们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支持斯大林,亦不是为了其辩护,而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但是在之后的正文部分中,还是能感受到其较为明显的批判之疑。 把读者从一个偏激的坑中拉出来,又把他们引入到另外一个相同性质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