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污名的封面

污名

姚星亮

出版时间

2017-05-01

ISBN

97875201056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系统中一种差异化的存在。本书追溯了污名研究的缘起、发展脉络和理论流派的形成,深入地分析了既有污名研究的问题及其理论困境;从主体建构视角对差异与污名问题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梳理了污名的负面效应与社会危机,探讨了走出污名之可能与政治文明的社会之可能。 姚星亮,1979年生,江苏靖江人。现为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曾作为研究助理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社会医学系访问交流,2012年被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2017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政治社会现象学、性社会学,主讲课程有“政治社会学研究”“社会心理学”“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工作”等;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际合作课题、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污名与研究困境
第一章 污名研究及其问题
第二章 污名之在及其挑战
例五,络腮胡子、假洋鬼子。(精神胜利法污名)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偷东西的话还是蛮好用的,毕竟作者全文也是偷。
325
[persistent_predicament]
作了一点参考,作者的文献综述还是不错的,也有一定理论原创性
从戈夫曼的污名理论出发,详细梳理过往国内外关于污名的各种研究,并结合作者接触到的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实与实际案例,对污名理论进行辨析、补充与完善。尽管相关分析还略显零乱和碎片化,其在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连接的逻辑性还不够系统和准确,但这种学术主体性的自觉与尝试,还是值得鼓励与赞赏。
55.3%处,荣格的名字是Jung。 写作水平起起伏伏,但是洞见频出。有的谈得太抽象,有的又太口语化,难以掌握其度。内容组织上,可能再修改一下能更系统,目前写得太散。 PS:教育社会学论文想写label theory,但是发现自己能想到点已经被写过了,别人论述的还比我想到的完整。感觉自己有什么写的必要?但是这是作业,没办法。
确实是综述最有学术价值
前天读完的,补标。综述部分写的最好,后面就开始:?……??…… ???
看完这本,对污名的概念了解更多。也给以前本身有的观点丰富润色许多,甚至有几点是以前从未想到过的,看到后很是惊喜。而关于“去污”之路,太过漫长:除了强调的主体意识、主体泛政治的觉醒之外,还必须有理性的反思与重建。而这些都首先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这种自由不是别的,是对个人权益的绝对尊重。有更多的人了解叔本华的“他我”(我即他人,人皆众生),那么去污化也会实现更快。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