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生幸存者:集中营里三位年轻母亲与命运的抗争的封面

天生幸存者:集中营里三位年轻母亲与命运的抗争

[英] 温迪 霍尔登 (Wendy Holden)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20106467

评分

★★★★★
书籍介绍
《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畅销书 Goodreads 2015年度历史与传记类好书 《天生幸存者》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三位母亲及其新生婴儿在大屠杀中挣扎求存的故事,但它同样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即使身陷难以想象的残暴乱世,我们仍然能够关爱别人,我们仍然能够爱人。 有三位女子,怀上丈夫的孩子。 有三对夫妻,祈求光明的未来。 有三个婴儿,几乎同时降生于不堪的世道。 孩子们降临人世的时候,都还不足三磅, 孩子们的父亲已被纳粹杀害, 孩子们的母亲形容枯槁,如同“行尸走肉”, 在同一座集中营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然而,三位母亲都设法求得一线生机。 奇迹般地,三位母亲的孩子也都得以幸存。 七十年过去,亲如同胞的孩子们再度聚首, 初次向世人讲述母亲们的非凡故事: 她们赶走死神,赋予孩子生命。 母亲和孩子,都是天生幸存者。 霍尔登综合运用写作、口述、录音以及大量历史记录,写就了一个在制度性的暴力虐待中不屈不挠的非凡故事。——《美国犹太世界》 霍尔登的三人传记提供了足以作为历史教科书的丰富背景信息,但给人的印象却是像一个故事,一个以非凡勇气和伟大慈爱对抗惊人残暴和骇人邪恶的故事。——《加州海岸时报》 让人痛心疾首的细节、使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感情浓烈、荡气回肠、触动心灵,绝非上述言语所能形容。《天生幸存者》是这三位妇女以及奇迹般幸存的孩子留下的宝贵证言。——《犹太纪事报》 尽管已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但对事实真相的冷峻描绘,使之仿佛近在眼前……一部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叙事鲜活生动的编年史,讲述了三位落入纳粹魔掌的怀孕妇女的恐怖经历。——《柯克斯书评》 温迪·霍尔登(Wendy Holden) 拥有18年从业经历的资深记者,其中10年服务于《每日电讯报》,是该报负责国内、国外以及战争新闻的通讯记者。超过30部著作的独著者或合著者,包括几部最为畅销的战时传记,如《北非丽影》(Tomorrow to be Brave)、《直至太阳变冷》(Till the Sun Grows Cold)、《深入敌后》(Behind Enemy Lines)等。她与丈夫以及两条爱犬生活在萨福克,并经常往返于英美两国。 黎英亮,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欧洲史,著有《何谓民族?》,译有《野蛮大陆》等。 冯茵,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语言学在读博士。
目录
本书获誉
前言
一 佩莉斯嘉
二 拉海尔
三 安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三个遭遇不幸却最终幸运活下来的女性,三个历尽苦难活下来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整部书里,透露出来的在纳粹集中营里的遭遇让人不寒而栗,让人觉得不足百年前存在的这种反人类的罪恶简直令人发指。而战后的回归部分最是让人落泪。但愿这种历史在人类再也不要重演,太黑暗,也太沉重、太罪恶了……
读完的第一本甲骨文,很喜欢这种叙事纪实的题材,并不是干巴巴的历史作品,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所谓“窒息性阅读”,就像把你的头按在冰冷的水中,阻绝你的呼吸,直到离开文本才让你感受到有权利呼吸空气是最宝贵的事情,这其实就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生命与自由。
几乎一口气看完这本《天生幸存者》,到最后看到从集中营解放幸存的三位“婴儿”手拉手站在一起时,几乎哭了出来。 人类是个奇怪的存在,有的人对同类可以如此残暴和狠毒,有的人可以如此坚强和乐观。生命本是宇宙中尘埃般的微小,却又如耀眼恒星光芒万丈。
阶级无处不在。纳粹灭绝中,顶尖的资产者维特根斯坦家族全体安然跑路,书中一般富人家庭,可以在44年受孕,45年战争结束时生育,死亡筛选中在44年仍保有正常人丰腴而一次次安全。幸存往往有原罪,不必多言。
一个母亲无法保护孩子的时代。
三位勇敢美丽的母亲,三个身世背景完全不同、性格迥异的女性,三个地狱般的集中营…… 那一幕幕令人窒息的画面,那一段段让人不忍直视的细节描写,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度落泪,是怎样的仇恨才会做出这种惨绝人寰的反人道行为,太沉重了,我不得不放慢阅读的速度,文字很难描述我的心情,三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们的果敢、智慧、坚强、隐忍才得以庇护她们所孕育的生命,才得以从地狱中得活。
天生?我想没有人能天生怎样怎样,无论是走向人生巅峰,还是从集中营这样的地方活着出来,更多的靠精神层面的信念。书里所写的这三个犹太女士,如果没有肚子里的孩子未必能活到抗战胜利。这本书之所以给五颗星,除了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更是对作者写作风格的赞赏。面对这样的历史浩劫,作者没有添加过多的个人色彩,而是以纪实手法记录了这段肮脏的历史。哪怕在过程中,描述一些在现在看来毛骨悚然的事实,也是以一种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至于读者该如何认为,就把空间交给读者自己吧
翻译扣一星,这是甲骨文丛书的一个通病了,感觉找的有些翻译会不太靠谱。有些句子之间根本没有连贯流畅可言,比如同一个主语连续出现在三个独立句的开头,标点符号也很奇怪,明明应该逗号的地方变成了句号,这说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恐怕没有留心上下文的连贯性。英译中的时候不是说英语是句号翻成中文这里就应该也是句号,也要用中文思维去考虑句子之间的架构。 书里最打动我的是在霍尔尼布日扎,死亡列车上的集中营囚犯受到当地民众和站长的救济,不屈不挠地要求把物资送到每个人手上,大概算是铁拳下仅存尚未抹杀的同理和仁慈在救济另一群平等却不幸运的孤魂。
文字描述显得苍白,简单的几字描述,如果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不是亲身经历,就无法想象。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苍白的文字描述就已经感到窒息,更何况是亲历者,以及这些幸存者。一个纳粹种族清除计划,就可以视生命如草芥,如猪狗随意屠杀买卖。很庆幸三位母亲经历了这些磨难还能乐观的面对人生,也许正是因为母爱的伟大,也许是再没有比集中营更苦难的经历了。“那么去想些美好的事情吧”。对自己宽容一些,也许最近一些耿耿于怀的人或者事,再未来只是不值一提的小经历罢了。所以乐观面对人生,对自己也对别人宽容一些。
阅读《天生幸存者》的开局很难,几次劝退,中途临时出差事情又多,拖拖拉拉看了个把月。开始觉得有点像《The Pianist》,从中间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死亡行军,突然感觉精彩起来(可能是感觉发现了,钢琴师和辛德勒的名单中没有谈到的东西)。真正打动我的,却是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片段,人性有多么丑陋,就有多么伟大啊。去豆瓣读书,发现本书综合评分高达9.1,在整个甲骨文丛书系列已算是名列前茅了。这几天看了个新闻,大概是说浙大教授公开指责甲骨文系列新书翻译的不专业,舆情凶猛导致大规模退书事件,真是天下苦秦久已。我发现,甲骨文特别好看的几本,都是类似人物传记或者历史事件,比如《阿拉伯的劳伦斯》《拿破仑大帝》和《冰雪王国》,谈到非常专业问题的书籍则质量欠佳,个人观点供大家买书时参考吧。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