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革命的封面

中国革命

[德]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520108539

评分

★★★★★
书籍介绍

莱布尼茨奖(2010)、格尔达・汉高奖(2012)、汤因比奖(2017)获得者,著名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作品!

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

五卅事件开启了从1925年至1927年这段风云跌宕的历史,中国史学界称之为“大革命”:在逐渐倒向共产主义的激进派学生的领导下,群众性示威活动在城市中展开。其激情澎湃的程度,唯有40年后的“ 文化大革命”堪与之相比。在1925年5月30日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如《世界的演变:十九世纪史》(Die Verwandlung der Welt) )《亚洲的去魔化》(Die Entzauberung Asiens)《中国与世界社会》(China und die Weltgresellschaft)。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6卷本)。

目录
上海,1925年5月30日/1
城 市/1
五卅事件及其后果/7
第一章 中国革命的前提条件/21
革命—国家的瓦解—现代化/2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新颖,不新鲜啊~
奥斯特哈默独特视角下的中国革命
3.8星吧 1. P142 Para1 Line15 李大钊的生卒年应为“1889-1927” 2. P150 Para1 Line2 注释51在P299不存在 3. P264 Para2 Line9 “430”后缺“万”
提供了新的视角,主题鲜明,结构不够统一,面很多,而每一面却不够深入。
作者在每两个相邻的标点符号之间的一段文字都没有任何废话,简明扼要地分析了上世纪初以来中国的革命历程。收获甚丰。但书中过多的校对错误对不起甲骨文的书封和顺畅的翻译,希望下次尽量避免这样的错误。不忍心给四星,五星。
与预想不同,标题中的五卅事件仅为作者引入自身论述的楔子,对于五卅本身的事件史论述,似乎并不在作者的兴趣域内。这便使得本书中的种种社会动力成为了一条条平行的单向道,这样一种彼此间互动的缺失,使得本书失去了成为兼顾叙事与分析的历史社会学佳作的可能性。此外,作者通贯的意图和全景的展现,使得这本书对于中国革命社会根源的解释虽面面俱到,仍不免隔靴搔痒之憾。
37.题为五卅,实则是近代通史述论,类似于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五卅也有相似的意味。作者写的是中国,心中也装着凯末尔与霍梅尼,难怪未来会转向全球史的写作。
好书
TL; DR: 「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视角相对客观,内容高度概括,按时间线梳理历史脉络,值得速读。
评分低了,略中有全,不失为中国近代史入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