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宋案重审的封面

宋案重审

尚小明

出版时间

2018-01-31

ISBN

9787520115773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在辛亥革命后的民初时期,政治风云变幻,宋案作为其中的一起重大政治谋杀案,至今仍扑朔迷离。本书以《宋案重审》为名,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重新审视和解读,试图揭开宋案的真相,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
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致力于清代学术研究。其著作《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等三部作品,涵盖清代学术、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等主题,对清代士人游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作品由不同出版社分别于1999年至2005年出版,展示了他在学术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广泛影响。
推荐理由
《宋案重审》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对宋案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详细分析,揭示了袁世凯政权内部的权力运作、宋案的真相以及历史认知的复杂性。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详实分析,还强调了史实与历史认知的交互影响,倡导真实、客观的史学探究,对理解民初政治文化演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对民初政治史、历史研究方法、中国近现代史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学、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对宋案这一历史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其背景和真相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百年宋案探究失败史检讨003
一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003
二案情分析严重简单化006
三核心证据从未真正受到重视012
四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发掘利用02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宋案可谓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要案、第一疑案。该案与其说是一起刑事案件,倒不如说是政治案件,其案情在当时就众说纷纭,百年以降,更是未达成任何共识。尚小明教授遍寻史料,以严谨、求实之治史态度成此皇皇五十万言,实属难得。该书区分刺宋案与宋案,以详实之史料论证洪、应为刺宋主谋,袁、赵二人与宋案有涉却非刺宋元凶,而陈,黄为刺宋主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虽然宋案之真相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政治谋杀本身就有无法推断之性质。但本书以史为据,论从史出,大量史料之运用虽导致其缺乏阅读趣味,然本书之最大价值亦在其中。
史料已相当齐备,治史功底也很到位,不过,尽管再三强调“宋案”≠“刺宋案”,但还是聚焦在给案件一个合理的解释上,也难怪很多人读后的感受仍在“刺宋这一百年悬案的真相”上。这还是史观自身所限。反过来说,如果后人还继续循着这一路径治史,那宋案也已差不多题无剩义,必须另辟蹊径。
我觉得,一个学者,一辈子能写出这样一本书,也就值了。虽然有部分论证的地方还不够完整,有部分观点还是以推测为主,但是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尚小明老师能够在一百年以后,用几乎所有可用的历史资料,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到如此程度,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肃然起敬。如果未来没有新的核心证据被发现,我觉得宋案的真相基本上可以认为已经厘清了。
作者的确是下了一些功夫,提供了不少的新史料和新证据。但是很多分析依然无法服人,比如说对宋教仁所谓“大公无党”之“党”(党本有朋党之意)。另外袁下野前托咐的洪根本不是洪述祖。袁克文人品怎么样?这个其实也是重要问题,他的话较为可信,而党人的话大多不可信。包括对陈其美的研究还需加强等。
作者几乎穷尽了关于宋案的一手史料,尤其是在应宅中发现的电报资料,以此作出了精彩的分析,认为刺杀宋教仁是赵秉钧的秘书洪述祖唆使应夔丞所为,而袁世凯与赵秉钧只是参与到令洪述祖收集证据暗中诋毁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的行为之中,刺杀宋教仁与袁赵无关,因当时国民党人无法正视所获证据、袁世凯对洪的庇护、应洪二人在策划、审判过程中的谎言以及应的党羽所释放的烟雾弹使得后世人们对此案无法通盘检视,以致错误百出。总而言之,刺杀宋教仁更可以说是袁世凯对自己亲信行动掌控的失误,这也与中国传统政治中利用亲信暗线操作政治有关,这与尚老师前期对幕府的研究一脉相承。
五分给考证功夫,期待二刷,细细刷。重建史实需要扫描仪般的👀,健康的身体还有一颗玲珑心。事件史研究的魅力在于穿越回到过去,附身所有当事者演绎一遍其人生。
够精巧但是略有些危险。
囫囵吞枣枣犹甜
抽丝剥茧。就纸面上可以得到的证据而言,作者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如何,依然有些令人困惑的地方;而最后对国民党处理的反思就书生意气得好笑了。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报纸初盛,各种真假消息泛滥,而各方的舆论引导,跟现在国际互联网颇可类比了。
太强了!作者对宋案史料的掌握完全到了活体知识图谱的程度。前面的案情分析翔实严密,最后的反思更是鞭辟入里,不仅是重审宋案本身,也重审从当时至今对宋案所有的“审理”。(另外马上又到3月20日,无意间又达成了一次“沉浸式阅读”)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