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广州贸易的封面

广州贸易

[美] 范岱克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20121729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在世界的东方,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广州,这座曾经的世界贸易心脏,以其独特的“广州体制”,连接了东西方的商业与文化。《广州贸易》一书带你穿越时空,探索18世纪至19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揭示那个时代权力、财富与知识如何在珠江三角洲交汇。在这里,你会发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贸易的力量,理解全球化的早期形态。
作者简介
范岱克,美国历史学家,在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历史档案馆等地研究,任教于中山大学,专长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他的著作包括《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2005年)、《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2011年)、《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与Maria Kar-wing Mok合著,2015年)和《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Success and Fail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2016年)。
推荐理由
《广州贸易: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一书深入剖析了清代广州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繁荣景象及其背后复杂的商业实践。它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细节,不仅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现代读者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交融的影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国际关系或对18至19世纪中西经济互动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
适合哪些人读
对清代中国对外贸易感兴趣的读者
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专业学者
希望了解全球化早期阶段的经济互动的学生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贸易发展有好奇心的历史爱好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看到封面的广州十三行图就以为本书有关洋行交易、日常生活的我太天真!这本论文与其说是在描述“广州贸易”,倒不如干脆加个副标题“广州体制之开端,运作方式及其利弊”来得更恰如其分。
数以亿计的贸易记录,都在洋人那里,清政府只持有一点点它关心的刑事案卷。大清的商人也定期销毁这些商贸档案,怕落入朝廷手中……(别人如何了解你,你如何了解自己?)
把广泛多层次的史料编排成细致、有活力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刷新了自己对于鸦片走私贸易、语言流动、货物包装材料贸易的认识。把“地方实践——制度制定——地方反抗/套利(既有斯科特“逃避统治”的味道,又好像有宋怡明所谓“制度套利”的感觉,不过还没读过宋怡明的那本书)”这种structuring写得太精彩了,虽然作者很注重贸易机制下中下层的人,但他在分析广州体制崩溃的原因时还是主要聚焦于官方体制的迟钝和失效,给我一种二元偏上层视角的感觉(一方面自己觉得不对劲,另一方面好像也并不是真的有很大问题)。最后一章把作为研究者的无奈揉进那段历史上的各种角色中,默默透出一种历史的悲剧感。
非常好的研究,只是感觉与同一书系里的几本相比,更像是面对专业读者的。全书大量利用多语种的第一手文献档案,尽最大可能复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广州体制”)的图景。结论推翻了很多旧有认识,认为它其实运作得相当有效(尤其对朝廷而言),但也正因此,它无法转型为近现代海关,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范型,广州体制缺乏自我规范的独立性,包含着贸易之外“防夷”及充当朝廷钱袋子等多重任务,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也很迟钝,因为其关注重心不在此。对比樊铧关于漕运/海运体制的论述、黄仁宇/王业键/周健等对税收/田赋制度的研究,也是同理,说到底是中国原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自发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问题。
年鉴派式的细节史,可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来说这稀松平常,但对于中国这种档案不注重日常操作的特点的来说本书尤为精彩——非常庆幸的是民国时期档案不再是这样的了,也让我能一窥民国时期的日常社会经济实践——本书把清代广州的贸易从制度到实践一一重现(我一直以为经济史就是重现,各种经济学解释则是重构),这应该是第一次。从广州体制的呈现上看,我大致明白了这一体系为何会崩溃以及它的档案为啥不注重日常交往。因为本质上广州体制和清代其他的重要制度如专商引岸一样,它不是为了促进交易而诞生的而是明确为了收税。为了收税,一切以税收为直接目的的机构都没法维持。走私和寻租最终会摧毁它。本书还展示了一些贸易细节,如保险业务的出现,高利率不等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等等,都说明档案里还有更多细节可以发掘。序言里对档案的梳理非常有价值。
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多都强调广州十三行的腐败,本书则提示广州体制能够维持一百多年的成功之处,以及非法贸易和合法贸易的复杂关系,最后将广州体制瓦解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清政府对信息掌握的不足。缺点是好难读,每天点开这本都很痛苦
哎!太细太专业了,我看不懂。
很有意思的书,开眼界。
了解广州体制,才能了解近代珠江三角洲。多语档案的掌握,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后来者需要的努力的方向。在漫长的十八世纪及剧烈变动的十九世纪前期,广州体制呈现出官方与地方的不同实践,在鸦片贸易中得到清楚体现,尤其反映在当地民众的主动参与中。关于广州体制走向衰落,本书末章也分析得很清楚,是必读书。
真的不喜歡讀這種無趣的學術展開,細節方面太瑣屑了,讀起來很枯燥。而且加上我不喜歡清朝廣州體制的情感加成,相比晚唐五代十國的廣州和宋元的泉州,十三行貿易實在差太多了。大清十三行貿易跟幕府出島貿易非常相似,都是閉鎖內捲,各種嚴格限制,半個自由主義者的我真的深惡痛絕。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