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生活的逻辑的封面

生活的逻辑

胡悦晗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52012242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民国这个动荡的时代,上海作为远东国际大都市,成为了文化交融的焦点。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既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他们个人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本书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的上海,感受知识分子的生活逻辑,理解他们如何在历史洪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作者简介
胡悦晗,现职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头衔集于一身。她在2012年以优异成绩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期间更在2010至2011年间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进一步丰富了她的学术经历。胡悦晗的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入,已在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如《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史学理论研究》、《史林》与《二十一世纪》等发表多篇论文,展现出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她的博士论文以《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为题,深入剖析了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社会阶层的关系。这份深入的研究成果,即将以专著《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的形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付梓出版,期待能带给读者更多对历史的全新理解。
推荐理由
《生活的逻辑》通过深入研究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揭示了他们如何在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中构建身份认同,并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独特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民国时期中国历史、城市文化、知识分子生活感兴趣的读者
对日常生活史、社会史研究感兴趣的学者
希望了解中国近现代城市变迁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 民族国家叙事中的都市想象/027
第一节 民族国家叙事中的“文明”与“文化”/030
第二节 “文明”:上海的都市想象与北京“他者”/036
第三节 “文化”:北京的都市想象与上海“他者”/04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直走神……囫囵吞枣地看完了
太有趣了,太有趣了,太有趣了! 有趣,真的要说三遍以上
在对知识分子的日常交往与物质、精神生活的考察中研究知识分子的阶层建构和认同问题,框架颇为新颖,可操作性强,在平常易得的史料中注入了不寻常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引用了很多社会学理论,尤其是布尔迪厄的场域,文化资本等理论,对于说明知识群体的阶层建构过程等方面是很有助益的;不过本书很多时候有堆砌理论之嫌,尤其是第三章送礼等部分,作者更多的是在与社会学和人类学对话,对史料进行选择和裁剪以与阎云翔等人的既有研究相对照,想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却日常生活历史的丰富性,从而成为其他学科的注脚,本书还有很多理论的运用并无必要,很多时候影响行文的流畅度,给人一种断裂和卖弄之感(如第五章328页对福柯有关地图论述的引用);后记很让人感动,作者怀着温情和敬意对自己的学思历程和人生经历娓娓道来,颇为真诚。
只有对生活的罗列,没有对逻辑的探讨。又是一本沦为素材集合的专著,只有当索引的价值。前半本断断续续看了数月,今天再翻终于思索出了乏味的原因:作者在装模作样的思考。于是快速结束战斗,无趣得味同嚼蜡。
堆砌的厉害,没看到多少整理与分析,就是都堆在一块然后表示差异很多最后描述一下两头
有意思的话题,只是铺的太开
铺陈开来一副历史的画卷,窥探一下那时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如果说印象深刻,附录中“沧海一叶,大历史中的小家庭”最为生动。
5 材料丰富其实有点意思。但我特不喜欢这本书,各种理论空洞,然后引申几笔史料;人们可能因为abcde搬家,饭桌上可能喝酒,喝酒可以放纵,可以和解,也可以不和解……这不是傻子吗。至少应当提出自己的一二观点,几乎没有。非常平庸无聊。
“北京”和“上海”二元对立起来,丰富的想象力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