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苏珊·桑塔格:精神与魅力的封面

苏珊·桑塔格:精神与魅力

[德]丹尼尔•施赖伯(Daniel Schreib)

出版时间

2018-12-30

ISBN

978752013735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她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本书以GLAMOUR时尚店为背景,讲述了三位女性如何从无到有,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并在过程中经历了友情、爱情、家庭和个人成长的种种挑战。
作者简介
丹尼尔·施赖伯是一位文学和比较文学、戏剧、斯拉夫语文学和表演学领域的学者,曾在柏林和纽约深造。他的作品发表在《日报》、《今日剧院》、《星期五》和《法兰克福评论》等媒体。郭逸豪博士,毕业于罗马第二大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讲师,负责翻译施赖伯的作品。
推荐理由
《GLAMOUR:时尚与权力的游戏》这本书通过讲述三位女性在时尚界和商业领域的奋斗故事,展现了女性如何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事业成功和爱情幸福。书中不仅描绘了时尚产业的繁华与竞争,还探讨了友情、爱情、家庭和个人成长等主题,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对时尚产业、女性成长、职场竞争、友情和爱情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女性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事业和爱情成功的读者
以及对商业领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我永远的精神偶像……
年底没读完的好书,过完年赶紧补上。对于桑塔格,这本书是一本合格的思想传记,难得可贵。
看完论摄影,他人的痛苦,疾病的隐喻和在美国后打开这本书,体会到了桑塔格对我而言存在的最大意义可能是,如何在经历和面临这么多重大的人生抉择时,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智识上的判断。桑塔格终究会过时,像她崇拜的偶像本雅明那样同过去的欧洲一样被遗忘在故纸堆,她也在晚年沦为其早期批判的保守主义立场—她成为了曾经的欧文豪。但那又能怎么样呢?一个独立的个体和智性的成长是需要莫大的孤独打造的空间才能哺育,不管是否有自我陶醉的可能,就像桑塔格描述儿时那样,在亚利桑那州沙地边缘徘徊的同时仰望着星空,那种巨大穹顶下火红霞云笼罩的弱小身影,那是她向一生的孤独、学术、异端、爱情和成见开战
桑塔格的一生有过五位女性,四位男性,读过这部传记,配合服用纪录片《关于苏珊桑塔格》效果更佳,再读两本日记就更明确了。
苏珊·桑塔格,纽约知识界女王,欧洲文化癖学者,雌雄同体,特立独行,她被称为“美国的良心”,但她在本质上超乎了普通意义的“美国”,也超乎普通意义的女权主义。
非常好读!桑塔格拥有我渴望的能力:永远能从阅读和写作中发现新的角度,不停充满激情地挖掘;高水平的文化交流造就了她的文化癖,“天才总是成群地来”,她的朋友圈也许是我等学术爱好者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有趣的是,我同时厌倦她的傲慢自负,厌倦她无尽的表演欲。她一辈子被知识分子圈所禁锢,这也决定了她过分沉浸在自己的“高雅品位”里,难以真正放下身段,与一个『更普通的社会』共情。
苏珊桑塔格,文坛坏女孩、大西洋两侧最具艺术灵感和智识经验的女性之一。她的传奇性不仅在于她和波伏娃、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还在于她在与疾病长达三十余年斗争中的求生意志,以及她对待死亡的不服从态度:死亡是可以选择的,一个人可以撤销死亡。她有着对一切文化景观至死不渝的热情,包括电影、戏剧、舞蹈、文学、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一条触及疯狂的道路。
篇幅很小,对文章的分析也只是“背景+简单内容+评价/影响”的模式,其中只有背景可姑且一看,背景对时代环境、作家群、思想运动、旧欧洲和新美洲的二元对立、具体的政治措施、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的二元对立……,但难以对文章进行深入解剖,譬如《论摄影》甚至只提及了第一章,加之桑氏多为散文体,更是浅尝辄止,可作为闲书一读而已。在传记之中质量中下。
去神化(真的不喜欢这个装帧
读起来不畅快,但竟然也不知不觉读完了……书写得确实还可以,翻译总体还行(但有时候跟脑子丢了似的,句子颠三倒四的) 我总结作者的传记结构:客观叙事+引用diss苏珊桑塔格的话+引用夸夸苏珊桑塔格的话。😂 ------------- 想来桑塔格应该是适合崇拜和浅交的人,深交就会被灼伤。 我为她切身地投身政治运动,表达明确立场的做法感到敬佩。她要把24小时活成48小时,这种坚强的斗士模式让我看到她临终的无力竟倍感难过。 看过《疾病的隐喻》,被其文字所震撼,立马感受到——这是一位需要反复品读的作家。 -------------------作者这种写法呢,很客观,但也很有距离感,可能需要搭配一下本人的私人化作品来读。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