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的封面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王汎森

出版时间

2019-07-31

ISBN

9787520144544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在当今社会,天才为何会成群地出现?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内集中涌现?《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作者通过研究历史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引导读者思考天才产生的机制,以及如何为天才的涌现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云林人士,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及研究所,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专注于明清至现代时期的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研究。
推荐理由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一书深入探讨了学术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对杰出人才涌现的影响,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和理论分析,为读者揭示了天才产生的多维度原因。书中不仅提出了关于天才形成的重要观点,还探讨了人文、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于那些对学术发展、人文精神、科技创新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学术研究、人文精神、科技创新感兴趣的读者
教育工作者、学生
关注社会发展和未来趋势的公众人士
希望了解天才产生机制和培养方法的个人。
书籍脑图
目录
人文学科的危机
——关于高等教育“指标化运动”的思考
本土思想资源与西方理论
没有地图的旅程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时总是想到读书的问题。比如感到自己本科时读书虽多,但大多浮皮潦草,畏惧读大部头,也无系统。又觉得今后要熟悉本专业的,多读专业外的,但委实不易。一个散漫惯了的人,要做到“排日读之”太难。本书给人的教益不必多言,一处警醒是《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里说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量材适性,了解自己的才性”。《记杜希德教授》里还有一句击中心灵:“坚定的人不敏感,敏感的人不坚定”。
微信读书。可以一翻。因为是随笔和访谈,读起来很容易。印象最深的是所引山本玄绛禅师的一段话:"最近我偶然读到一封前人的信,信中说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这篇豆腐块文章当年就在《南方周末》上见过,重新见到,也还是觉得意味深长。王汎森有一点很好的地方,就是虽然是研究古代、近代的问题,但很多背后都一个现实的感受与思考,而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少对现实的观察,不是掉进了故纸堆里面,而是能够穿梭在古今之间,尝试用这些研究来回答自己心里面的问题,同时也回答时代的问题。
不是最差,是较差。(哈哈,前些天读完的,趁乱标注)
微信公号传传挺好,占乎纸干嘛?
我的困惑是,傻X为何也成群地来?不知道谁能解答。 这本书中的几篇文章之前读过,例如《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非常有用🤔 @2019-09-06 16:08:32
拖拉时间太长有些记不清了,前半部分约稿和篇幅的原因显得没什么内容,重复也多,且与今天相隔有些年,显得有些陈词,又不便展开分析。《现在历史是什么?——西方史学的新趋势》对我这个非史学专业学生来说还是挺有趣的,也可以和自己学科对于上世纪后半叶的学术思潮做些比对分析。对于题名的回答在后记里为,“物质条件与心理素质的强大支持、群聚效应、带跑者所发挥的效应,还有同侪之间健康的竞争兼合作关系的激发等。”从两篇写研究生的(很值得时不时拿出来读)开始到结尾,几篇学人回忆和访谈都挺好的。
“风”的思维,就是一种综合的、全局的思维能力,它要求你的思考能在问题本身和大环境之间出入自由。
小文章杂谈与访谈合集,多有重复的地方。谈研究生经验和回忆余英时的几篇最好,很提醒人,不过之前在种种公众号文章也看过了。
干货不太多,大多点到即止,有一些关于读书、学问的论述还是有所触动。作为一个本科阶段的学生,常在豆瓣、知乎感受到研究生的焦虑,读本书驱散了我的一些焦虑。
补标|对的,我永远喜欢王汎森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