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本与书写的封面

文本与书写

吴铮强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20148405

评分

★★★★★
目录
绪论
一 文本与书写 / 1
二 主要内容 / 3
第一章 报应、鬼怪与命定:《夷坚志》温州故事的地域关系与伦理观念
一 《夷坚志》故事的地域关系 / 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幸听过吴老师的讲座,比书中的行文更精彩。个人觉得将精彩的第四章作为全书的开始会更好,温州业儒的移民家庭和本地富室间的对应关系很可以作为全书的亮点,而且可以使用业儒世家与地方巫医信仰之间的冲突引出夷坚志九圣奇鬼的故事,从而将前两章夷坚志研究的亮点突出。个人比较疑惑的地方在于作者对“儒家”“理学家”的身份划分或许稍显粗放,如将周必大视为理学家很难说不会引起争议。文中提出的士大夫在撰写佛教特定文体时的困扰在地方史的研究中也确实很难全面铺开,或许这种问题更适合专门从事宋代士大夫研究的学者来解决吧。
三星半…主要前面的部分比较令人失望。虽然说是「文本与书写」,但涉及「书写策略」这种层面的分析其实不多,不这么说或许观感更好。温州墓志方面的研究似宜与冈元司的遗作相参。最后的结语为零散的各章理出层次,比较精彩。
要不是标题取得好,大概这辈子不会看这本书… 对文本的解读仅限于狭义的历史之中,没有跳脱文本本身… 同类书相比较,论选题与趣味性,远不如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
结论简短却深刻,尤其是第三、四点,可以延伸经营的内涵还很多。另外,也许因为自己的研究中很少出现活生生的“人”,通篇是结构、线索之类的冷冰冰的东西,本书第四章《宋代墓志书写与地方士人社会的构建》让我几乎是一字不落地仔细读完了,分不出来究竟因为作者引导得舒适,还是叶适、陈傅良等人写的墓志太过精彩。最后,在宋史领域采取类似研究方法的著作还不多?本书是一例。上一本看的利用墓志研究的宋史著作还是柏文莉的“贞节观”,那毕竟是前几年的书,观念上明显不如新作了…
不同於作者上一部《科舉理學化》的宏闊貫通的視野與氣勢,本書聚焦於溫州、杭州兩地,重在通過書寫與社會關係的視角以及文本細讀的方法,描繪宋代地方社會的圖景。視角與方法,非常有意思;結論簡短但極精彩,發人深思。但書中的文本分析似乎太過簡單了,參考的材料也不算多,推導過程流於粗率,某些地方不免給人一種結論先行、刻意求深的印象。如書中通過分析陳傅良墓誌的書寫,指出墓誌體現出陳傅良建構當地士大夫門第的觀念。但陳氏墓誌中存在關於士大夫門第的書寫內容的事實,是否可以推導出陳氏本人具有「建構當地士大夫門第的觀念」?這一問題,應該參酌更多材料,更為審慎地對待,書中的推論過於簡單了。另外,關於地方士人社會的形成,確實提供了另一種視角的解釋,令人耳目一新,但論證似使人意猶未盡。
史料都很有意思,后半部分和结语让我的评价从不想看了变成四星,前半截就……比起看作者的分析,更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收集并处理这些史料的。(对我来说)作者虽然说是要分开处理文献、文本和书写的三个层次,但实际上关于书写的分析比重不大并且难以让人信服,不过这好像也是我目前读到的大部分与书写权力相关论题的通病了,视角还是很值得参考的。
拿到这本书,如果直接从第三章开始看,配得上8-9分。作者选取区域社会,关注家族与个人,又利用墓志家谱等文献,是“稀碎”的研究,但其问题意识并不失“整体”价值。墓志书写揭示地方文化取向与士人社会构建,方志记载还原宋元的多元信仰世界,家族案例警示“整体叙事”。是作者寻求深化宋代社会史研究各个方面的尝试。 多点突破实际上都有价值,合成一集确实显得有一些零散。同时这本书也表明,对于论文结集出版来说,最好是把好看的绝活放最前面,不然有的读者看了第一章就不往下看了,读者与作者均有损失……
题目很好玩,略有失望,感觉就是材料和材料的细读,没看到出来社会史的感觉。新视角似乎并没有呈现出更多的新东西。
通過書寫史的角度重新組織(文化地理學)史料建構文化史,利用碑銘、族譜、方誌、墓誌、志怪、話本、筆記等多種文獻文本,看起來視角和材料都很迷人,然而框架搭好之後,論證卻是迷惑人,幾乎變成了史料歸類,第四章差強人意,第六章原本以為是亮點結果糊了70頁的資料彙編?啟發意義流於空洞形式了。「九色鹿」可擱置了。#讀而愛#032
零散,凌乱,细碎 又缺乏深刻,这种东西不晓得意义在哪里 无法称之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