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说书人与梦工厂的封面

说书人与梦工厂

储卉娟

出版时间

2019-05-31

ISBN

9787520150507

评分

★★★★★
目录
致谢
绪论 网络文学与可能的历史
第一章 狂热读者、污点作家与法律的忧思
第二章 旧制度:著作权与文学制度
第三章 新阅读:文学的焦虑与突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注释详尽且仔细,但没那么时髦吧。
这写法看得很堵心,总想这个大题材,却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
看了这么多关于话语实践的论文,这本是唯一一个让我感觉作者是真的明白什么叫话语实践的书。
已购。对著作权法的缘起、网络文学以及网站写手关系的梳理异常清晰~尤其是网站模式的情况~资料性佳~2013年之前网络文学的故事,从郭敬明案件所引发的争论、著作权世界体系的缓慢展开、文学界的自我批判和观念突破、台湾武侠的发展与衰落、互联网的探索与发展,这些分散而遥远的时空被艰难地重新连缀在一起,它们确实共同构成了网络文学所萌芽和发展的真正背景。在这段必然性和偶然性交织的复杂历史里,有饥渴的读者、坚韧不拔的作者、摸着石头过河的网站、满怀资本理想的产业,也有无法被文本记录的生产过程、那些围绕设定的激烈争论、类型的快速进化、新的劳动、新的社会联合,更有潜在的竞争、路线的漂移、毫无预警的模式更替、下意识的抵抗和主动的开拓。
很想请教作者是哪位大大?如果不是圈内人,不可能有这样清晰的认知。抓点抓得非常准确。所有细节都在显示作者对研究对象了如指掌,言必中的,不务虚不落空。我想大大应是初代或次代的网络作者,至今依然活跃,假使现在没写作了,想必依然出入各网站,仿佛低调的学者型的江湖百晓生。这是一部极其严谨的学术著作,资料翔实,分析中肯。全书无一字抒情,而处处有情,因为时刻泡在里面,就是江湖一勺水。它让其他的类似论述(至少绝大多数)显得颟顸冬烘。#一个猜想,我觉得对#必须强调这是学术书,但它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一字一句的细读。
得到听书 这本书讲了网文的生态,记住三个关键词:设定、流派和共创。 网文的设定其实是在模拟世界运行的规律。传统小说很少突破世界已有的规律,哪怕是神魔小说,它的规律也都是从已有的宗教文化思想里来的。而网文从构想开始,就在创造全新的规律。 读者一旦陷入网文用设定构建的世界,往往就不愿意再出来,甚至愿意再次进入类似的世界,就像迷上下棋,总想找人再下一盘,直到这种快感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们才会期待能够让人惊奇的新设定,换一种棋玩。这就是网文流派迅速产生,又迅速演化的原因。 最后,读者、作者和网站,其实都参与到了网文的创作中,也就是说网文是一种集体的共创。正是共创,成就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原创内容基地。
🪄很有特色的写作风格,像是把学术技巧揉进了抒情散文(但整体感觉比较粗糙,只能说是一种先锋的尝试吧…) 🪄内容上虽然说不上有非常深刻和前卫的见解,但胜在提出的点很多,散发性比较强,能够像投石入池一样引发更多读者的思考 🪄第二章的著作权解读读着非常别扭,社会学和法学的话语体系确实有明显的区别,但也让我开始反思从外来视角评价法律会激发怎样的化学反应,蛮有意思(搓搓下巴)
受益匪浅。从写作角度,有一点想法:绪论中作者说这是探讨技术、法律和文学生产的关系,但看下来,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是结合法理对网络文学author/authorship的研究,用“生产”来提炼全文,会让全文的问题不太集中。如果是围绕authorship,或许可以采用一种更有聚焦性的写法——依然用郭敬明剽窃案引出对网络时代作者身份、权力等问题的思考,然后把第一章到第四章压缩,用一章回顾法律领域author的历史(特别是author和owner如何发生联系)以及文学理论中对author的阐释,感觉没必要写四章这么长,太拖延进入正题了,第四章可以挪到第五章,探讨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生产机制一章的核心问题不再是如何理解“文学”,而是如何取消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间环节。第六章可删,第七是对作者“劳动”的分析
格拉布街阁楼上的繁荣,源于每一个人类心中的欲望。
开篇就写得很好,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各方舆论和心理原因都分析得不错,尤其值得赞许的是法律层面的分歧捋得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