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故土的陌生人的封面

故土的陌生人

[美] 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

出版时间

2020-05-01

ISBN

9787520151085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和作家,其所创作的书籍皆与当下美国社会中备受人关注的议题相关,而本书则是她对极化政治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美国保守派人士的一次深入调查,是一本社会学家所谓的“探索性”及“假设生成”的研究性著作。

霍赫希尔德在路易斯安那州选取了60个人进行交流与访谈,又在其中40个核心访谈对象中选出了6人做了深入剖析,在4000多页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写成了此书,通过展现他们生活的多个方面,以及对环保问题的不同看法,挖掘了当下美国社会中保守派人士内心的深层故事,对我们深入了解今日之美国社会尤其有帮助,向我们展示了此前不太为人所知的美国社会的一个面向。

【内容简介】

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困惑不已的美国国民翻开《故土的陌生人》,试图了解保守派的阶级、种族、教育背景、宗教环境,以及工业、政府、媒体等社交领域对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在大选前五年深入茶党大本营——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一带的社区,以环境污染为锁孔问题,探索保守派人士的一个个深层故事,寻找攀越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间“同理心之墙”的可能性。

【本书获誉】

★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

★2016年《纽约时报》最值得关注作品

★2016年《新闻日》十大好书

★2016年《科克斯》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所评“理解特朗普胜选的六本书”之一

所有对政治感兴趣且还未准备好放弃的美国人的必读之书。

——琼·布莱兹,起居室对话组织、天下母亲组织及前进组织共同创始人

堪称典范……迄今对特朗普背后对抗情绪的社会基础及右翼平民主义整体最清晰的记叙性说明文。

——罗伯特·库特纳,《美国展望》

在这个仿佛世界末日将近的时刻,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的《故土的陌生人》无疑是场及时雨……值得一读。

——肖恩·麦卡恩,《洛杉矶书评》

《故土的陌生人》……为了解一些选民如何感到疏离和脱节提供了极佳视角。

——米奇·兰德里欧,新奥尔良市市长,《政客杂志》

一本令人震惊而眼界大开的书。

——海伦·刘易斯,《新政治家》

《故土的陌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在于其始终如一的同理心及对政治中情感领域的关注。它被称为应景之作,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加布里埃尔·汤普森,《新闻日报》

霍赫希尔德超越了老生常谈,即支持小政府和减税而不那么富裕的选民的投票不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故土的陌生人》颠覆了对红脖子的漫画式描绘,展现出一群尊严常常遭忽视之人。

——多顿·阿金多耶,《奥普拉杂志》

霍赫希尔德对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生活有浓厚兴趣……这些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了霍赫希尔德笔下的‘故土的陌生人’与新一代精英间的巨大分歧。

——杰迪戴亚·珀迪,《新共和》

霍赫希尔德怀着同情心和同理心找到了一种叙述,给(这些人的)生活赋以意义,令他们的经历为人所知——同时解释了他们的政治信念及其他许许多多。想要了解当代美国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引人入胜的书。

——罗伯特·莱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在当今美国政治中,没有更重要的话题,亦无人能剖析得更为透彻。每一页——每个故事和人物——都让人着迷,书中的分析令人深受启发。

——芭芭拉·埃伦赖希,《我在底层的生活》、《我的失序人生》作者

极富同情心……如今,关于政策、立法乃至事实的问题几乎都从公众话语中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候选人‘气质’及品牌的辩论,在这样一个时代,(霍赫希尔德的)分析可谓姗姗来迟。

——纳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目录
【全书目录】
第一部分:大悖论
第1章 内心之旅
第2章 “一件好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虚构很啰嗦,但绝对值得耐心看完,第三部分进入佳境。作者所做的访谈也是我曾经很想对匈牙利做的,即一个严峻问题: 为什么精英/知识分子越来越难以理解现实变化,且现实越复杂越困惑,就越热衷于惯性的意识形态斗争并走向极化。过去我们依赖以欧美为方法做“中国特殊论”的批评,但这两年我意识到国内许多困境也在其他国家发生,各国的精英之间越来越雷同,底层的悲欢却各不相容。如果对一国统治者必须持批判态度,那么作为全球体系统治者的美国出了问题更应关注和反思。这本书的意义不是唱衰美国,而是去理解被长期轻视的论敌,看到问题的两难然后努力解决,比宣扬立场自诩正义更重要。
美国右派大本营之旅,难得的分析右派看似矛盾心理的好书。
2016年Trump当选时,加州已是深夜。楼上邻居沮丧而愤怒的声音整栋楼都能听见。 身处蓝州,抱团之后,原本就很蓝的观点会愈加深蓝。 Wall of empathy。我们也只是墙这头的人罢了。 君不见墙的两边,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还有他们全部的鲜活人生。 去听一听吧。再无法轻慢。 p. s. :文末关于南北青年互访的建议蛮有意思。个人觉得作者语气依然有一点点condescending,一点点。
这段时间每天早晨起来都会被大洋彼岸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着,铺天盖地,无从判别。看着美国继续失控的疫情数据,愈演愈烈的骚乱,我们都相信事件的表象下面一定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 本书关注的是号称“茶党”的共和党激进派(民粹主义)。强调自由市场的茶党痛恨政府,认为政府就是“少数群体(黑人、移民、难民)” 的代表;痛恨收税,认为政府收税就是为了支持少数群体;要求最小化政府,甚至取消教育部门、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茶党,他们是谁?他们为何愤怒又为何哀痛? 本书以路易斯安那州的茶党群体作为调研对象,以个体人物、个体事件作为研究案例,最后推演至全美国范围。窃以为作者尚未能更全面更纵深地剖析这个问题,但在这个时间点上,读这样一部书,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是川还没有上台前写的书,作者先入为主的立场,不说人话的优越感,并没有促成理解,反而是左右对立更为强烈。一位社会学教授去访谈茶党,一个污染地区的茶党,问他们污染怎么办,她的方案永远是严格监管和高税收,她对这个问题认识就是那种一杆子买卖一样,简单明了,那些外部性不在自己视线里。
作者对路易斯安那州茶党支持者的访谈中,他们都认同自己在美国梦的队伍里被其他少数派插队,不仅比不过上层白人,也落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少数族裔。社会中下层中年男性白人普遍对社会和政府的行为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原因是他们在社会中逐渐被淘汰,经济收入水平不及过去,这实际上是社会两极分化、农业工业衰落或者是南北地位差异的集中体现
纪实的一本书。相当推荐。可以说从多种方面再现保守党的心路历程。所以,在优秀的文字、绝佳的人物采访、事件再现和反思的共同作用下,玻璃更加光滑了。
从一个社会小问题切入,跨过同理心之墙去理解为什么保守派一边深受环境污染之害一边又反对政府的监管。他们把认真排队的美国梦停滞不前,归因于政府导致的插队,从而对政府不信任,也成为了最容易被搞定和煽动的那些人。
醍醐灌顶,深入红区看跟“南方红脖”同吃同住,客观生动,深入分析,对美国时下的意识形态割裂有了全新的认识,强烈推荐。
我对美国政治知之甚少,只是知道两党之争,没想到争议的分歧竟然如此,好吧,我现在觉得一党挺好,起码决策执行率高。对于插队概念,我也深受其害,毕竟咱们的插队者可是更有权利,更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