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指挥与控制的封面

指挥与控制

[美] 艾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r)

出版时间

2021-01-31

ISBN

9787520166911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 “近年来出版的最让人夜不能寐的图书之一”

★ 《纽约时报》2013年度年优秀图书和年度畅销书

★ 2014年普利策历史奖入围作品

★ 一部核威慑下的冷战史

【内容简介】

自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启动“曼哈顿计划”、核武器诞生以来,一众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军官就为了确保核武器不会被窃取、破坏、未经授权使用或者无意中被引爆而付出了巨大努力。《指挥与控制》聚焦于阿肯色州大马士革的一起核导弹发射井事故,而这枚导弹搭载着美国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核弹头。

艾里克·施洛瑟将美国高层官员对核武器的指挥和控制,与对大马士革事故的实时描述交织在一起。他从新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冷战史,探讨了自核时代开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两难困境:如何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被其摧毁?施洛瑟揭示了人的易错性和技术的复杂性交互作用,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展现了微小的风险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以及一个国家最聪明的人如何制造了核武器安全的假象。

【本书荣誉】

扣人心弦……一场像汤姆·克兰西的惊悚小说一样从头至尾都令人着迷的真实冒险……施洛瑟关于核武器未遂事故的故事让人不安,他关于冷战政治阴谋的描述也隐射了如今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在评估美国战争战略时的那些话语。

——美联社

施洛瑟的读者将会为他在书中呈现的人物将没有发生意外核爆炸与核战争归因于神的干预和纯粹好运而不是人类的智慧和技术感到震惊。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显然将需要更多这种东西。

——《纽约时报书评》

施洛瑟的书读起来就像惊悚小说,但他的写作手法精妙,研究充分且结构恰当。能做到这一点,他要么是能整合大量复杂信息的天才,要么是他写书的时候下了巨大的功夫。你可能觉得核末日的前景读起来不会让人愉悦,但施洛瑟做到了让人手不释卷。

——乔纳森·弗兰岑,《卫报》

一部关于美国核武器的极其清晰且详细的新历史……引入注目。

——列夫·格罗斯曼,《时代》杂志

《指挥与控制》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最让人夜不能寐的图书之一;而在这些书中,它肯定也算得上顶尖的。它的观点拥有无可争议的正确性,而且本书极具可读性。

——《金融时报》

深度报道,让人不寒而栗……像一部一流的科技惊悚小说。

——《洛杉矶时报》

这是我读过的最令人不安的非虚构作品,施洛瑟花了六年时间调查美国核武器的“断箭”事故(总的来说都是历史上的,毕竟这些东西都属绝密),但这本书的意义远超于此。在一个仍有上千件处于战备状态的核武器的国家,阅读此书事关重大。

——《琼斯妈妈》杂志

艾里克·施洛瑟在《指挥与控制》一书中引爆了一枚真相炸弹,对美国的核武器进行了一次威力巨大的曝光。

——《名利场》

反复出现的美国核武器使用不当导致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危险,艾里克·施洛瑟的《指挥与控制》即对此事做出了发人深省且让人着迷的叙述……施洛瑟对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核武器事故的重述让我震惊不已,我心想:当然不会再有比这更糟糕的了。但它变得越来越糟糕,多到以至于我开始把包含了看起来是最可怕的核灾难和恐怖事件的书页折个角。到最后,632页的书中有1/4的书页都折了起来。这本书确实算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够得上普利策奖。

——《达拉斯晨报》

目录
作者按
主要人物介绍
缩略词
第一部分 泰坦导弹
大事不妙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战争从未远离过我们! 此书详细介绍了二战时期美国投向日本广岛、长崎两个原子弹的始末,详细介绍了人类致力于开发核武器由原子弹到氢弹的艰难历程,详细介绍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强强对话,详细介绍了美国内部关于核武器掌握在谁手中的博弈。 我之前一直以为世界大体上是和平的,看过此书后才知道,和平只是表面上的,暗地里暗潮涌动,冷战时期,美军的雷达甚至将月亮升起的信号误以为是苏联导弹携带核弹来袭而准备召开攻击苏联军事力量和城市的核报复。那么,时至今日,鼓吹世界和平的人们又怎么能够确定在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里没有核弹正在瞄准着我们呢? 珍惜眼前人,珍惜身边事,努力奋斗,强大自我,始终心怀忧患意识,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努力。
翻译可以再好一点吧……
人类能幸存到现在没把自己轰上天真不容易😄
没发生过核泄漏的国家真的拥有核武器吗,我们如何分辨薛定谔的武装力量?确凿有核武的国家能够驾驭它们吗,会不会是房间里的大象,跺跺脚就能震塌楼房却无人担忧? Schlosser揭露了人类始终行走于薄冰之上而不自知,牺牲储存安全性提升威力,武器对准平民,防御警报被圆月误触就会开启几百万人口的屠杀预案。人类短暂抓住了老虎的尾巴一瞬,就声称自己已经制服了老虎。 若不加以扼制,在更远的明天老虎会脱笼而出。挪威绚丽的极光、北海升起的太阳、取景器飘落的一根羽毛,它们又一次被防御系统当成了需要反击的、飞驰而来的核弹头。
细节冗碎 翻译蹩脚 整体乏味
这是一本关于核安全的书。 只是很可惜,本书并不涉及前苏联和俄罗斯关于核安全方面做出任何努力的记录,因为作者没有相关资料,虽然这个部分很重要。 所以本书只能说是美国核发展的纪录书籍,读起来确实很……过瘾。因为写的不错,记录了美国发展核的艰辛旅程,并非一帆风顺。 至于核安全……人们只能尽量去避免意外,而刻意,控制不住。 大部分冷战后期出生的孩子们,天生携带着安全感,但是看完这本书以后,只能说,那只是假象。
非常精彩耐读的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一场发生在1980年9月18日晚上6点半一名空军下士,在阿肯色州小石城大马士革镇的374-7泰坦洲际导弹发射井中,维护导弹过程中掉了一个套筒扳手上的套筒从而引发一场可怕的爆炸事故,顺带论述了美军中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核武器事故,美军中的官僚主义,以及对核武器掌控的草率,例如美军的核弹发射密码就是八个零,倒是那些普通的无畏士兵用生命拯救了世界,但却被庸碌无能的官僚机构抹杀甚至成了替罪羊,看来美军中也一样背锅侠盛行,用书中的话我们真的是苟延残喘地度过了每一天
“在白宫的一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失去了冷静:……当我们国家的15个城市都变成一篇废墟时,谈论往海外运送更多的部队简直是荒谬至极……你将不得不去恢复秩序,那由谁来恢复秩序呢?你是否认为那些城市的警察和消防部门能够重整秩序呢?完全是瞎扯!这种秩序将不得不由纪律严明的武装部队来恢复。”
总体政策和单次事故交叉在一起,没太明白为何如此。
资料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