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马克斯·韦伯的封面

马克斯·韦伯

[德] 于尔根·考伯

出版时间

2020-11-30

ISBN

978752017085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马克斯·韦伯以其博古通今的学识和独特的思想体系,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的生平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通过系统梳理韦伯的生平和著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韦伯及其时代的窗口。
作者简介
于尔根·考伯,1962年生于德国,曾任社会学教授,自1999年起担任《法兰克福汇报》编辑,2008年起负责社会科学版面,2012年成为副刊副主编并获科学领域年度记者奖。2015年,他晋升为该报联合出版人。考伯同时是一位翻译家,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和萨尔茨堡大学,译有《西方通史》等多部著作。
推荐理由
《马克斯·韦伯:时代之间的生活》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学术分析,描绘了马克斯·韦伯这位杰出学者的生平和思想。书中不仅展现了韦伯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影响,还深入探讨了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方法。对于想要了解韦伯及其时代背景的读者,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价值的书籍。
适合哪些人读
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者
对德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韦伯思想体系和学术方法的学术爱好者
以及对个人成长和人生哲学有所追求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导 言 为什么马克斯•韦伯应当引起我们的兴趣
第一章 广大市民阶级的一员
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
第三章 柏林、自由主义和学术文化
第四章 在印第安人、极端基督徒和大兵中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去魔法化”反倒比“祛魅”更能体现与“例外状态”对应的理性起源
如果韦伯确实如作者所说是个“高贵的虚无主义者”,那他确实有理由为《新教伦理》受到的攻击而愤怒——抛弃救赎的妄想也是他的人生的立身之本。
在群星璀璨的德国学术史和思想史上,韦伯依然配得上“伟大”两个字……真正陷入对韦伯的多年追随,却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学术上的韦伯高山仰止,而生活中的韦伯让人热泪盈眶。韦伯人生的开局是天才标配,家境优渥,32岁就成为海德堡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前途一片光明。然而,韦伯却一步跌入深渊,此后7年他遭遇了精神疾病的摧毁,即使在林中散步也会突然放声大哭,家中宠物猫的叫声也会让他神志混乱,他只能茫然坐在书桌前无法做任何事情——让人眼熟的德国天才之殇,荷尔德林、尼采、克莱斯特……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韦伯最终从深渊中爬了出来,他所有最重要的著作都是恢复后那16年中所写……我们看到的韦伯,总紧皱着眉头,但即使在7年的病中,他依然能够温柔而善良地对待妻子和朋友……
韦伯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在历史节点积极关注局势转变,但在权力体制内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想要以身实践学者政治,但屡不得志,成了喜欢在公众面前交锋辩论的“爱发牢骚者”。韦伯的研究重心从资本主义转向官僚政治后,但依旧延续其对社会文化和群体作用的关注,批判德国的市民阶层毫无政治荣誉和责任,对民族主义的拥趸,和因其平庸而官僚化的未来。在世纪之交,韦伯的思想和私交圈子,都是他所批判的跨时代的市民阶级社会的缩影,市民阶层没有从事职业政治的妥协和策略能力,也没法出政治领袖,运用在韦伯身上也是如此,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也正反映了深刻的德国社会矛盾。韦伯是激情和节制的典范,尽管接触实际政治的代价是失去科学无可置疑的共同价值,但他始终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变革,热忱献身真理和价值,积极践行知识分子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一个筋疲力尽且义无反顾的思考者。 读完「学术与政治」的学术人们,请来了解Weber的筋疲力尽吧;在读或再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前,也请来读读Weber的义无反顾吧。
读着有点累,可能对老马不太熟悉吧,以后再说
没想到卡夫卡和韦伯还有这一层渊源。
1 与其说韦伯是在面向未来,不如说是在总结过去,他所维护的市民阶级已经无法存在,这个无实体的社会系统让人们丢掉了自由 2 一个领域的理性,就是另一个领域的窘境,韦伯的伟大就在于它没有因此逃避到安全的有限知识中去,而是试图在对社会进行总体性描述(这尤其值得自己重新审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成了哪些其他领域的窘境)3韦伯夫人令人心酸的敬佩,带着真诚的组织丈夫的女友共同体,处理他的所有生活,还对其身后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本传记的特点就一个字:乱。关于韦伯生平经历的叙述的可读性还算不错,可是每到介绍韦伯学术思想的部分就乱得不像样了,前言不搭后语,逻辑关系跳跃,零碎狗啃,甚至像在读意识流小说,痛苦至极
翻譯奇劣。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