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的封面

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

[德] 赫尔弗里德·明克勒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520176866

评分

★★★★★
目录
历史图书馆丛书序
本书获誉
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帝国?
/ 帝国特征简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好书。整本书围绕什么是帝国,帝国的不同类型,帝国的四个逻辑,帝国的中心与边疆,帝国的文明教化,后帝国主义时代思考等内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比较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之于我而言启发颇大。本书可以说是佳句成篇,妙论不绝。如谈到霸权和帝国统治的区别,解释了至少前者形式平等而后者存在附庸关系;谈到帝国的转型,详细介绍了奥古斯都门槛这一概念,描述了帝国职能必然由扩张转向行政调整;谈到帝国的统治手段,全面比较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四种途径在不同帝国的运用和结果;此外对于帝国统治的神圣性,正当性,帝国责任,军事手段,文化认同上的论述也颇为精辟。不过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最突出问题在于对中华帝国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游击战在中华以抵抗帝国的高超运用只字未提。时代决定必须多研究帝国。
借助迈克尔·曼提出的四种权力类型来分析帝国的形成、扩张和稳固。只有具备军事和经济优势,帝国才能形成,而当帝国的扩张已达极限时,政治和意识形态权力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权力的顺利转换、跨越“奥古斯都门槛”是帝国寿命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会看到熟悉的帝国使命、和平愿景、宗教圣光…… 审视上世纪几大帝国的衰亡,后帝国空间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维持秩序。经历了大战的欧洲,其和平源于将霸主之位交给美国,并接受美国的保护。进入21世纪,军事手段已不是那么有效,当美国自身的四种权力失衡,不再有帝国实力时,欧洲该如何构建新的秩序模式?
棉花帝国说资本主义有两种,这本书接着说帝国主义也有两种,早期的帝国都是强干弱枝的,幅员辽阔能征善战。后期的帝国主义反倒是边缘压倒了中央。现在又出现了新帝国,如果美国还是沉浸在empire,colonial为褒义词至少不是贬义词的阶段,也许会被军费拖垮,并且道德感的缺失会成为旧帝国不能承受之轻。
以为会有更多罗马帝国与美国之间关系的分析,其实更多是概念与历史梳理,结论不痛不痒,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Vladimir Ilyich Ulyanov, Lenin。
可能是作为业余爱好者,对于很多历史事实不是特别了解,加之作者似乎也不是想写一个入门读物,整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作为德国政界顶级智囊,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帝国的治理逻辑和成败得失做了一种综述性的评价。对作为“民主帝国”的美国其实老大当的也很辛苦,欧洲现在混的也很被动,大家都不容易。至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纵览历史上各个帝国的兴衰变迁,你会发现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并能保持高度战略定力,时间就在你这一边。相反,无法解决内部的政治经济问题,毛糙冒进,那就会自毁长城,一败涂地。
以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中国、英帝国、俄帝国的历史为具体的材料,为作者的这一套帝国理论作支撑,而且能作为现在美国或者时政的参照。可以说是寓历史、理论、时政为一体的好书!
想从对历史的分析中帮助欧洲找到自己的路,可惜太过理论太过简化,对实际问题来说过于空泛。也许本意更偏学术著作,那么案例的比较又缺少系统性的分析。 欧洲对美国的心情,真的是“又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本书写于两千年初,那时作者对欧盟的作用和前景抱有极大的期许。现在看来,也是一地鸡毛啊。
首先表扬翻译,翻得真的很好,让人经常忘记这是一本德文著作。全书对帝国形成的原因、帝国的类型、与霸权的异同、兴衰转折、几个关键要素(军事、经济、政治、意识)等一一做出了论述,是体系化比较好的一本书。稍微值得完善的可能是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可以更强一些,有些小节断得有点突兀。
渐入佳境,第四章对帝国空间秩序的分析尤其精彩。但明克勒教授在结尾寄望欧盟承担起新的帝国秩序恐怕有点强人所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