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仙那度的封面

仙那度

[英] 威廉·达尔林普尔

出版时间

2021-11-01

ISBN

9787520178426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了一个象征华美与富饶的西方著名文学意象。198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英国知名历史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出于从小就有的对仙那度和冒险的憧憬,利用暑假时间,踏上了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仙那度“朝圣之旅”,而这本书就是关于这次巡礼的游记。

这趟文化之旅从作者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求取马可·波罗所谓的“长明灯圣油”开始,到他最终把灯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忽必烈夏宫遗址的土里结束,横跨了夏秋两季。一路上他不断探访《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地点或风物,经历了一次次文化冲击与冲突,克服了一道道阻碍他达成目标的难关,因此书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凭吊,又有对沿途现实的反思与调侃。

用户评论
看景不如听景,风景不如世情。当我们读游记时究竟想读什么?地理?历史?风物?民俗?冒险?趣闻?情感?文笔?还有什么吸引我们读下去并长久铭记某个阅读片段?达尔林普尔将圣油倒进仙那度废墟土壤那一刻,读者在桌前想象作者在细雨中的动作和神态;30多年前,作者想象马可的心路历程;700多年前的马可波罗在憧憬着财富和荣耀。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刻舟求剑,定格在同一张套娃照片似的时空切片里,嵌入时间轴里向后流动。那一刻,旅行的使命和意义远不如经历的波折和思想的蜕变重要,不论是马可还是威廉。旅程结束后,过往就像中东人饮茶时噙在齿间的那块糖,回忆如水流过时,定能品到一丝甘甜。致敬达尔林普尔。致敬劳拉,她的优秀无须性别的注脚。
追寻马克·波罗的足迹,从耶路撒冷到中国内蒙古的旅行;希望有生之年,能同样走一遭
虽然是达尔林普尔早期的作品,但永远可以相信他,最好的历史旅行作家
一部经典的著作,一段漫长的旅程,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从欧洲跨越千里来到上都,将东方描绘成富饶美丽的人间仙境。七百年后,达尔林普尔和他的伙伴再次踏上这段神秘之路,从耶路撒冷到仙那度,他们穿越万水千山,历经艰难险阻,探索丝路名城,领略异域风情,寻访历史古迹,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终点。作者叙事与论史的分寸拿捏地恰到好处,既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罗里吧嗦。在诙谐幽默的文字中,伴随作者的脚步,共同踏上这段传奇之旅。
非常喜欢科勒律治的Kubla Khan,所以这本关于Xanadu的作品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跟随作者的脚步重走马可波罗的道路,回顾蒙元帝国征服欧亚大陆的历史,亦真似幻,这里面有很多我在别的地方遇到的历史,马赛亚夫Masyaf(刺客信条的忠实粉丝绝对不会不知道)、奥玛·海亚姆,甚至亚历山大大帝 当然读完整本书还是充满感慨,马可波罗时代,中亚大陆上就充满了杀戮与仇恨,马可一家的旅程几经波折,到处都是不欢迎外人的地方,而如今,中亚民族之间的隔阂和仇恨有增无减,甚至还有更高科技的办法来阻挡别人的脚步。 可是,正如那个留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说的那样,只有统治者喜欢战争,他们不喜欢,他和他的犹太人邻居是好朋友……
在阅读从出发开始一直到进入新疆境内的内容的时候,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这书就只值三星,然而当看完整本书,看到结尾作者在上都背诵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的时候,内心突然有个想法:就冲着作者年少气盛不远万里从康桥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上都的这种气概,就值得再加一颗星。
老书了,全文都东方主义风情(比如固执地强调中东一堆基佬)翻译还错漏百出(马可波罗还知道啥是美洲豹是吧),唯一的价值或许是作为了解人间观察角度了。
不值得读。文笔一般,字里行间透露着“发达国家”的贵族式轻慢与蔑视。
充斥着西方殖民视野的优越和肤浅。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