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太空居民的封面

太空居民

〔美〕克里斯托弗·万杰克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520185226

评分

★★★★★
书籍介绍

★ 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领域首席科学家、原国家高技术(863)航天航空领域专家组组长袁建平专文推荐

★ 郑永春、毛新愿、大卫 · 布林等中外著名学者专家倾情推荐

★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作家克里斯托弗·万杰克又一力作

★ 系统地回答了人类要想在月球、火星、小行星、木卫四、土卫六……这些星球上定居,将要面临的挑战,深入分析了人类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

★ 人类探索太空的真正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马克 · 沃特尼能靠种土豆在火星上生存吗?宇航员在空间站里为何每天都要锻炼?一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待一天需要花多少钱?这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 《每日电讯报》2020年度推荐图书

——————————————————————

在阿波罗11号登月50多年后,为什么太空中人类的身影如此之少?我们会到达火星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殖民太阳系并前往其他恒星? 本书将直面这些问题。

本书对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里斯托弗·万杰克认为,考虑到潜在的科学和商业宝藏,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将重返月球并探索火星,这一点毫无疑问。其中私营企业已经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从人类的太空活动中获利。万杰克认为,这可以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是地球科学、商业和休闲活动的自然延伸。他设想在近地轨道上建造旅馆,在月球上采矿、发展旅游和科学探索。他还建议在火星上缓慢而稳定地建设科学基地。如果火星的重力能够允许生育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那么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定居点。

对奇迹的渴望会带领我们走得很远,但如果我们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则需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筹划。万杰克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规划者,他们正在努力使太空生活成为现实。

目录
推荐序
译者的话
引 言 发射之前
1 - 生活在地球
2 - 倒计时前的检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严谨,有趣,全面。今年读过的最好的科普除了《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就是这本《太空居民》了。
内容很丰富,就是翻译拉胯了。
有趣,不去了想象一下也是好的
《太空居民》豆瓣9.1。不过我读的时候只有20多个人打分,所以这个分数应该还会改动。书还比较不错,系统的介绍了地面上的事和空间里的事,有很多历史事件的细节,都会大幅改变我们对一些领导人的认识。我看过另外一本讲述火星的书,罗伯特祖布林写的《赶往火星》,祖布林对于火星移民来说比较激进,所以他的书充满了煽动性和不畏一切艰险的感觉。但是这本《太空居民》就相对平稳得多,它在描述种种太空生活面对得问题时,则把问题描述得并不那么好解决。而且相对于祖布林的执着于火星,这本书更全面的介绍至少是银河系内可进行太空移民的天体,木卫四,土卫六等等赫然在列。并且金星的浮空城等等非地表殖民方式也做了介绍。整体来看还是比较严肃和充满想象力的。
成为太空人的各种资料十分周全,当然全肯定不等于好。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阿西莫夫来写这本书会怎么样?卡尔萨根写又会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这两位的写作应该会风格更加鲜明,比如前者会更激动人心充满逻辑演绎的闪光(一如《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后者则充满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当然是《暗淡蓝点》或《宇宙》)。以上是本书缺乏的,最终给读者的大而全的作品,读上去却没有那么爽快…
真正的太空科普
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纸质书,在阅读本书前,受科幻小说,大片影响我一直认为移居火星和月球是迟早的事,而且在我想象中没有那么复杂,作者循序渐进的给我们介绍了现实中我们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重力问题是很难客服的,而且也会是太空旅行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我们总要回归地球(家园),那里的重力是1(火星是0.32)。书本中不乏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还是基于实际情况的),特别是最后部分中提到的关于上传人脑思维记忆并copy到土卫六保存让我眼界大开。书中很多知识点是我这个小白第一次接触到,值得细细研究。好书!
令人惊喜的科普作品,以浅显而富有趣味的语言全方面地介绍了人类移民(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进入)太空所面对和应解决的种种问题及其现状,展现了一种既非如科幻小说与太空歌剧那样简单而浪漫,亦不是裹足不前且遥遥无期的太空移民前景。作者对于人类进行太空探索驱动力的讨论尤其值得关注:竞争可以促使人类加速走向太空,而利润才能让人类真正留在那里。如今新一轮的空间竞争或许已经开始,至于这一次人类可以离开“摇篮”多远,是否如能作者在书中所预计的那样,现在在读或者读过本书的一代人也许真的可以拭目以待。
今年学校寒假读书指定书籍。还是蛮不错的,从定居角度探讨了移民月球、火星、小行星、火外行星的不同要求。再次感受到了物理学的美妙,书中那些极富创意的星际旅行办法令人赞赏。同时值得赞赏的是对隔绝环境下人际关系的研究,即使飞行过程可以通过冷藏或者携带胚胎完成,但在一个孤独的定居点生存,毕竟是存在问题的。书里存在着浓厚的中美太空竞争的味道。就NASA目前的德行还有欧美自己理工科学生的数量和素质,还有挥之不去的傲慢,算了吧,不要指望成为宇宙人(Homo futuris),怒人(Homo furis)就是人类这该死物种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