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制胜的封面

制胜

[美]维克托· 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

出版时间

2022-02-28

ISBN

978752018919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遥远的过去,人类的争斗常常围绕着土地和资源展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这种冲突的极致体现。在这场全球性的浩劫中,数百万人失去生命,文明的进程被彻底改变。《制胜》一书带领我们重返那个动荡的时代,揭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微妙平衡点。它不仅探讨了坦克、火炮和空中力量的作用,还深入剖析了领导者性格、战略选择以及民众动员对战局的影响。在这场跨越大西洋、地中海与太平洋的史诗战役中,我们将见证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理解胜利背后的代价。
作者简介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及马丁和伊莉·安德森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典历史与军事历史,其中《杀戮与文化》一书于2016年被译为中文版。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塞尔马。
推荐理由
《制胜》一书深入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战略、战术以及各国领导人的决策,通过详实的历史分析和对比,揭示了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军事历史知识,还启发读者思考战争的本质、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技术进步对冲突的影响。对于历史爱好者、军事策略研究者以及对二战时期世界格局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佳作。
适合哪些人读
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对二战感兴趣的研究者
军事策略研究者和学生
对于领导力、决策制定以及国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深度剖析复杂事件并从中汲取教训的人。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就像译后记所言,作者汉森可谓是“新保守主义者”,在这本极其精彩却又令人深思的专业性著作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读过许多有关二战的历史/军事作品,但从未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制胜》这般用如此大的篇幅与宏观微观层面的巧妙结合来理解解读二战。书中的许多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却又令我疑惑不已。既然作者赞同苏联红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的中坚力量,为何关于前者的篇幅如此之少,甚至连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着墨如此之少呢?既然对纳粹德国、日本军国主义的种族屠杀、战争罪行大加挞伐,为何又在反思战略轰炸的“不正义性”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在于或多或少地终结了旧殖民主义与极权主义的时代,它的历史地位不应该被怀疑。后世总是会好奇,同盟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在我看来,这本非线性的军事著作能够给予读者答案。
不如杀戮与文化看时惊艳。但还是不错的作品。看戴维斯汉森作品大体把握他的“文化决定论”视角就可以了。至于那些动不动就谴责他人什么西方中心论的。那些书呆子自己何尝不是东方中心论的歪嘴呢。不过是看和自己臆想历史观点不同就一阵输出键盘而已,那种人也算可悲吧。
汉森作为研究古希腊领域最出色的史学家,开篇采用古希腊战争的制胜因素分析现代化的二战,盖棺定论其仍遵循战争2500年的古老历史发展脉络,并穿插总结了交战双方的开战原因、心理及胜败关键。800页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占据100+页,为从多重视角阐述和分析二战提供了详实有力的论证来源,并证明了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专著。
归纳的不错!仅此而已
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 优点:作者展现了自身在古典历史与军史研究两方面的深厚学养,在盘点空军、海军、炮兵及坦克部队,军事人才选拔及领导人素养,工业生产规模和人员组织能力以及对二战后的格局悖论都有不俗见解,装备、兵战、思维直溯古战,精准生动,脉络清晰。对于骑兵与空军(反骑兵与V型火箭🚀—杀伤力与精确性弱),坦克联接处让人击节赞叹! 缺点:一如既往的“西方中心论”,漠视中混杂着种族主义,对东方的轻慢不屑一如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决策层面以己方道德为标杆,推敌方智力高下做变量,不免有失水准。 建议结合《恐惧与自由》、《竟逐富强》两本共读。
稍微抬高英美,贬低苏联了:其实英美苏在击败轴心国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总体总结的都很厉害,部分观点可能过于武断,比如最后一章讲日本航空兵疏于训练,败退的中途岛都说明日本航空兵和舰艇都胜于美军,只是后期舰艇数量跟不上
中文名字也太瞎翻译了吧,根本不是讲策略的…算是一本还过得去的战史吧,生气,花了这么多小时…
大师之作,如同随意聊天,信手拈来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