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思想的散叶的封面

思想的散叶

方军

出版时间

2022-04-01

ISBN

9787520199308

评分

★★★★★
书籍介绍

自序

作者 | 方军

《思想的散叶:历史唯物主义专题探究》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除离开学术界到行政机关和地方工作的十多年之外)的部分作品,分为两辑:一为文化、价值与历史观,主要是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二为问题、方法与评论,主要是一些评论性文章。编辑时除对一些错讹之处予以校正和对部分引文(主要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的引文)注释按新版本予以核改外,对部分篇目在文末加写了小注,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现在对文章的看法。这些东西尽管写于不同时期,题目、内容和体裁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挚爱与探究,记录了作者从马克思的学徒到信徒的心路历程。

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回顾这些年来自己走过的路,尽管工作岗位几经变动,思考领域不断调整,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挚爱与探究始终未变。不特如此,从理论学术的意义上说,我愈益坚信: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包括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毕生呕心沥血奉献给人类的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也是后人可以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库。

马克思逝世已经139年了,这是几代人的时光。诚然,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马克思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作为在人类文明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般的思想存在,他却仍然活在当下,活在我们中间,用他那极其睿智、深邃而明亮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注视着作为他的学徒信徒的我们。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我内心始终涌动着一种浓烈的梦想或渴望:假如马克思还活着,他会怎样?他会如何看待今天的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我们这些他的学徒信徒的所作所为,我们是否避免了他所批评的“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的可悲而尴尬的境地?他是否愿意和我们对话以及会有怎样的对话?

马克思是伟大的智者。作为智者的马克思,他会寄希望于我们这些学徒信徒什么呢?“智者无神”,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神学和宗教教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人民的理论,不是封闭在书斋里、只是供少数人品读膜拜的“经院哲学”、学院派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思想、不断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它宣告了一切终极真理“神话”的破灭,而为后人丰富它、发展它开辟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和道路。我斗胆揣测,如果马克思还活着,他应该是对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的发展不那么满意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实践每时每刻都在发展,问题每时每刻都在涌现,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热切而敏锐地关注这些变化和问题并给予透彻有力的说明和解答,如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光才是鲜活而有穿透力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才是无尽的。

马克思是伟大的仁者。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从来不缺乏对手和敌人,但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仁者无敌”,马克思的“无敌”,首先在于他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而奋斗的革命家。历史上打着“人民”旗号、“为民请命”的思想家不乏其人,但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从理论的维度上看,为了斗争的需要,他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同当时欧洲几乎所有顶尖的思想家论战过,经过他们的犀利批判,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思想流派都在他们面前败下阵来,销声匿迹。所以如此斗争坚决而有力,恰恰是为了使新生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免受种种错误思潮的侵扰而走入歧途。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有不少对手和敌人。作为马克思的学徒信徒的我们,有责任将对手和敌人构织的层层迷雾拨开,将错误思潮错误地处理了的问题,转化为正面研究的课题,给予透彻科学的说明,以回敬对马克思主义的污蔑、歪曲和攻击,捍卫马克思。在这方面,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

马克思是伟大的长者。童年时期,马克思的画像挂在小学课堂上方,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大胡子爷爷是来自德国的马克思,他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童年的记忆中,“留着大胡子的马克思”始终是个“长者”,似乎从未年轻过。“长者无私”,这些年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我悟出一个道理:怀揣着某种私欲、私心、私名、私利是无法走入马克思的心灵深处的,是不配做马克思的学生的,更不配做他的忠实信徒。马克思主义不是谋生的手段,不是追名逐利的敲门砖,不是升官发财的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化、片面化、实用化、庸俗化理解和解读,只会戕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对我们这些马克思的忠实信徒而言,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这种生命存在方式内在地要求我们始终抱着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实践真理、发展真理的激情与理性,如飞蛾扑火般地献身斯,并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使之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1843年,年轻的马克思,曾富有激情地写道:“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21世纪的今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在呼唤哲学这一“思想的闪电”再次照耀人类,解放我们的头脑。

方军,男,山东长清人,1966年1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编审,专业二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含主编、合著)5部。

目录
自序
一、文化、价值与历史观
人的对象化活动与价值观念的哲学特质
论人格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兼谈人格理论的问题与方法

显示全部